“五四新思潮的兴起——《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出版座谈会”今(24)日在北京大学红楼举行。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杨琥所著的《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全书涉及清末民初政治、经济、生活的最新研究。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乃至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的认识。
该书对章太炎、夏曾佑、章士钊、蔡元培、李大钊的研究,尤其是《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若干问题的再探讨》等名篇,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现场,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杨琥《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一书,回顾了清末民初时期先锋人物顺势而起的历史,探讨了当下学术背景中近代史研究的路径与范式,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思路。
其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蔡乐苏提出,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是大主脉,杨琥从细节入手,抓住了研究要害。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王奇生说,读杨琥的书,像跟着破案一样,这样的实证考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左玉河点评,杨琥的相关研究弥补了思想研究的不足,尤其关于章太炎、对近代史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甲午到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本文集正是对这一时期重要人物与事件的探讨。作者深入那个时代与社会,在一些看似小却极其关键的问题上系统考察,为理解当时的思想与文化做出了新的尝试。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毛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