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在蓉建立“统一碳管理系统”,企业、人人参与

红星新闻 2023-02-23 11:50

在“双碳”目标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重大产业结构调整时,绿色低碳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企业也更关注其发展。在本次两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兴城简州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泰也带来了促进城市碳规划的建议。

刘兴泰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低碳产业、事业,容纳了最多元、最大量的市场主体,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紧抓绿色低碳发展这个“牛鼻子”,就是落实“三个特别注重”的具体举措。

什么是“碳”?如何利用“碳”?

如何做到低碳、绿色、可持续?对“碳”的利用尤为重要。

什么是“碳”?碳排放,是指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政府会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而如何变碳为宝?就出现了“碳交易”——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

若未来企业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使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

在省、市对绿色低碳发展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刘兴泰此次带来了《创新打造成都“统一碳管理系统”的建议》。他认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对碳排放的进行收集、核算、监控、管理,但目前全国暂未有一个公允性的“统一碳管理系统”,他认为这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该怎么办?刘兴泰把他的想法总结为六个字——一账户、三平台。

“一账户”是指要为企业设立唯一的碳账户,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污染排放等数据,让“统一碳管理系统”能精准地掌握企业的碳排情况,同时也要为市民开设唯一的碳普惠账户,以记录市民个人的减碳行为,并对其减碳行为进行鼓励性奖励,“比如成都目前在做的,市民骑自行车可以兑换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名额。”这样可以提升全民节碳意识以及参与节碳的积极性。

“三平台”指的是建立碳排放评估监管平台、建设绿色服务平台、布局碳交易平台。刘兴泰介绍,“碳排放评估监管平台是一个可视化平台,可以将一个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收集,明确各企业的碳排放指标,对可能超标的企业提前进行预警。”而绿色服务平台,可以为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提供贷前准入、贷中评价、贷后跟踪管理等服务,“在平台上,一个减碳节碳的企业,金融机构在贷款评估时也会予以更多倾斜,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这也是一个碳交易平台。刘兴泰介绍,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进行碳交易,“碳可以赚钱了。”不仅企业愿意参与,个人的参与性也不会差,在倡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与国家的“双碳”目标相适应。

“统一碳管理系统”能干啥?

有了这个碳管理系统能做什么?

刘兴泰介绍,除了上述功能外,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碳数据的管理、分析,提供包括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管理系统和重点企业单位的碳排放报告、区域的碳排放评估分析、区域碳排的预测分析等等,“政府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一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情况,从而为该区域减碳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政府对减碳企业会有许多扶持政策的,而搭建该平台后,政府可以将扶持政策一键直达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让更多企业汇聚于该平台,低成本获取国内外碳相关信息和服务。

据他了解,全国有部分城市也在推动相关系统的建设,“但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他希望政府能通过探索建立“统一碳管理系统”,让成都对碳的管理走到全国前列,真正落实“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同时对该系统的搭建过程,也是一个招商引资、建圈强链的过程。”刘兴泰表示,未来随着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有更多的链主企业将会被培育出来,这也会为成都发展提供新动能。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