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应对慢病,战时应对传染病!全国政协委员吴浩建议推进基层呼吸病专区建设

红星新闻 2023-03-02 22:43

基层诊疗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基层诊疗如何应对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今年拟提交一份提案,建议以慢阻肺、哮喘等呼吸慢病为核心,以流感、新冠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对标,建立基层呼吸病专区,制定平战结合转换的机制和技术标准。

“呼吸道传染病是最难防的,平时不把呼吸病看好,战时就没有转化的余地了。同时,也不能为了传染病养一堆人,平时要有事干。”3月2日,吴浩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1677765403265160.png

↑吴浩 受访者供图

呼吸疾病基层如何防控?

建议:建设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呼吸病专病诊室

吴浩拥有丰富的基层经验,此前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11年主任。

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和其他多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叠加的背景下,基层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吴浩指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病毒,因其空气和飞沫的传播方式,传播迅速和广泛,与其他传染病相比更容易暴发甚至大流行,早发现、早治疗,防治重点应放在基层。同时,基层医疗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区域内常见呼吸疾病的首诊、筛查、治疗和转诊任务。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近年发表在《柳叶刀》的数据显示,我国呼吸慢病患者总数已超过3亿,其中慢阻肺患者9990万人;2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人数达到4570万,20岁以下哮喘患者预计超过1000万。

然而,根据上述数据,我国仅28.8%的哮喘患者曾被医生诊断过,仅23.4%做过肺功能检查,这其中仅有5.6%的哮喘患者接受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此,吴浩指出,基层医疗人员呼吸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专业知识缺乏,观念陈旧,机构缺少常用诊治工具和常用药物,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暴露了这一短板。

对此,吴浩建议,建设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呼吸病专病诊室,培养以呼吸病为专长的全科医生。同时,完善基层肺功能仪器及药品配备。

2023年1月6日,贵州黔东南,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文村中,县中医医院住院医师在收拾药品。.jpg

↑资料配图 据视觉中国

基层用药如何优化?

建议:把老百姓能承受的新药及时纳入基层配备药品目录

基层医疗问题和乡村卫生问题都与药物政策息息相关,要着重保障慢病的基层用药。

对此吴浩建议,随着一线用药指南不断更新,基药目录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目录也应与时俱进,把更安全更有效、在基层使用更方便、老百姓能够承受的新药及时纳入基药目录。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2018年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项目主要从常见呼吸疾病诊疗设备、药品、人员及呼吸慢病管理四方面进行建设。据基层呼吸联盟官方公众号最新消息,该项目已覆盖30个省区市,截至2023年2月28日,累计参加评审基层医疗机构数已达13100家次,累计认定基层医疗机构数10453家。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赵倩 北京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任编辑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