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兰花香正好:朱德与兰的故事|杜甫草堂兰花展

红星新闻 2023-03-18 18:31

盛世花开迎大运,雅兰幽香满蓉城。

正在杜甫草堂举行的兰花展自开展以来,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析、拍照、分享。国人爱兰,历史悠久。执薰握兰,立身比德,已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4.JPG

在杜甫草堂,由朱德赠送的兰花仍完好保存在草堂兰园内,这些兰花被亲切地称呼为“朱德兰”。

朱德一生酷爱兰花,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他与兰花始终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情缘,留下了一段段让人难忘的故事。

123.jpg

1961年,朱德在成都修剪兰花

一

朱德的女儿朱敏曾回忆,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深山老林时就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便于携带的简易花具中。

朱敏说:“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时,非常喜爱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之际,这种野兰花漫山遍野,清风过来,阵阵芳香袭人,特别招人喜爱。因为经常作战,流动大,不能种花,他就用瓶子养着采来的野花。再后来,他提升当官了,就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兰花,移植到他各种简易可以携带的‘花盘’中。时间一长,他认识了许多兰花,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的品种。”

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时,曾在井冈山地区看到过野兰花,虽然非常喜爱,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不允许挖来种植,他便默记兰花的生长地,盼望有朝一日重访兰花。1962年3月,在开国上将陈奇涵的陪同下,朱德再次来到井冈山。两位老人驱车来到山间林草茂密的地方,采到了幽香清雅的井冈兰,将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完成了30多年前的一桩心愿。高兴之余,也都感慨万千。

125.JPG

草堂的“朱德兰”

还有一次,朱德路经广东北部从化一带的山区时,看到那里兰花很多。但是,当时任务紧急,来不及仔细欣赏,更谈不上亲手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年,北京中山公园的工作人员要去南方采集兰花,朱德马上想起了从化山区那一片片的野生兰花。工作人员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来到从化的小雨水等偏僻的山区找到了这些兰花。当朱德看到这些兰花时,还给大家讲述当年战斗的历程。

1961年,75岁朱德还亲自去青城山采集兰草。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朱德沿着山路寻找兰草,辨认哪些是春剑,哪些是秋素,哪些是君子兰……在青城山的天然图画处,他发现了稀有品种——送春归,这个发现令朱德非常高兴。回到成都,第二天他和这里的几位花工一起精心栽培兰草,不论是分类、选苗、整根,还是垫盆、植株、浇水,都娴熟得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花工,他对大家讲养兰的诀窍和经验,“兰花生长在深山幽谷里,它有自己的脾气、个性,一定要顺着它。否则,轻则不开花,重则枯黄而死。兰花的生性是高洁、倔强的,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

二

也是在1961年,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他就去看花,得知杜甫草堂兰园是当时成都兰草品种最集中、数量最多之地,将专程从广州带回的六盆墨兰送给草堂,此后又将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地的名贵兰花赠予草堂,数量总计多达160余盆。同时也将草堂兰园的四川兰花分赠全国各地,他认为高洁的兰草与杜甫高尚的人品高度契合,将兰花种植于草堂实属相得益彰。

126.JPG

杜甫草堂兰花展上的兰花

朱德也是一位诗人,他喜欢杜甫的诗歌,有些诗歌径直使用了杜诗原韵。他留下的作品中,仅咏兰诗词就多达40余首,他通过兰花诗词,既抒发了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赞美。1963年3月,他到草堂,对园里兰亭中的兰花流连忘返,多次前往欣赏。欣喜之下,他连作《草堂春兴》诗十一首,在第六首中写道:

几次参观五福村,爱兰却自数登门。饮茶一杯花中坐,看花不觉到黄昏

几次参观,数次登门,不觉到黄昏,一连串的词语,把他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春天,同家人朋友一起栽种兰花,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1962年2月,他在《杭州杂咏》中曾吟五绝一首, 记下了同身边人员一起栽种春兰的趣事:

春日学栽兰,大家都喜欢。诸君亲动手,每人栽三盘

大家纷纷动手、你争我抢的快乐种兰场面,跃然纸上。

1963年3月,听说四川彭县(今彭州)山中有野生兰花,朱德不顾年事已高,约上几位兰友,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翻山越岭,爬坡越坎,去寻找新奇的兰花品种。“披荆斩棘乐访君,那顾得风和雨”,经过四天的连续奋战,终如愿以偿,满载而归。“求佳种奋战四天,果然满载归去。闻捷报喜煞大家,寄京都分栽百处。”

朱德喜欢兰花的淑惠淡雅、玉骨冰姿,不禁对其心生爱怜,经常不厌其烦地提醒人们要珍惜爱惜兰花,精心呵护兰花,让它们尽情地绽放美丽,默默地释放幽香。

此外,朱德在咏兰诗词中,还赞美了兰之幽香,如“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幽兰新展新都市,人人交口赞国香”“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等等。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似乎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兰花清雅醉人的香气,同时,也理解了朱德为何痴爱兰花、反复吟咏。

webwxgetmsgimg (2).jpg

杜甫草堂兰花展上的兰花

三

朱德爱兰,却从不独擅其美,而是乐于与他人分享,他经常把各种新奇品种赠送给各地公园和同志友人。除杜甫草堂外,朱德还曾将亲手培种的40多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送给贵阳公园;也曾将杭州名贵品种“大富贵”赠给福州西湖公园的兰圃;将福州的建兰,送给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兰圃。上海龙华花圃里,栽植着朱德从井冈山采来的兰花;武汉东湖,则开放着朱德从武夷山采挖来的兰花……

当然,他也常常与兰花独处,他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种了很多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搜集并培养起来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常有兰香飘逸。有时,他到外地视察,专列上也会放上几盆兰花。他常常入迷地欣赏兰花。兰花的生长和细小的变化吸引了他,他常常会拿出放大镜看个究竟,一看就是好长时间。有时,他蹲跪在树荫底下,甚至匍匐在草丛中,静静欣赏。他欣赏兰花的体态优雅,欣赏兰花的气宇轩昂,在欣赏中得到娱乐,得到休息。

尤其到了晚年,朱德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更加浓厚,一走进花棚,就会荣辱皆忘,陶醉于幽兰之国,乐而忘返,几乎达到了爱兰成痴的程度。这时,沉浸在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而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也能从养兰、赏兰中获得最大的安慰。

朱德精心栽种过数千盆兰花,晚年将这几千盆兰花全部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供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欣赏。去世后,在他骨灰盒旁,只放着夫人康克清送来的一盆兰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在诗词中所说的“若得供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的境界和追求。(宗合)

参考资料:

《诗词中的朱德与兰花》(《鸭绿江》2021年8期  )

《朱德真情实录》(天地出版社)

实习编辑 李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