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俞建:建议创新、完善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红星新闻 2023-03-06 15:5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工商联主席俞建准备了多份提案,其中之一是《关于发挥农业保险作用促进全国农业发展的提案》,侧重于通过创新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民增收。俞建认为,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他提出在地形气候多样化的区域,试点三大主粮作物气象指数保险,农业保险政策向散户倾斜等建议,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59c28236ca9526f3c3e12efd1e12ab.jpg▲全国政协委员俞建

现状:

保险理赔时效慢

不愿承保养殖业散户

“为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工商联开展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农民增收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成都市工商联主席,俞建在“万企兴万村”行动调研时发现,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农民在遇到灾害时收入降低;而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养殖业,但现在生猪养殖散户不能获得保险公司承保,收益得不到保障。

为什么理赔时效如此慢呢?通过调研,俞健发现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定损标准难以达成一致。三大主粮种植地块复杂、小而分散,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等别不一,粮食作物多种于二台土及以上的地块,其亩产量均低于当地平均产量。保险公司缺乏不同地块种植粮食作物的历史亩产量,导致出险后无确定的标准产量进行定损。二是基层统计数据难以反映实际受灾情况,保险公司核查难度大。三大主粮承保农户涉及较多散户,分布区域广且分散,保险公司无法逐一进行现场核实,农户出险后主要依靠基层协办人员进行查勘,保险公司短时间内逐户核查完毕难度大。

在俞建看来,中国农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看就是农民收入问题,我国农业现状是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养殖业,种植业盈利较差。四川各地散户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养猪习惯,养殖业是其从事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年很多散户养猪意愿明显下降,同时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保生猪养殖散户。

建议:

试点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兴险种

保险政策向散户倾斜

为此,俞建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在地形气候多样化的区域,试点三大主粮作物气象指数保险。现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险定损工作为人工定损,受专业技能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建议以第三方发布的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开展三大主粮作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否则,一旦发生大规模灾情,定损工作开展困难,难以做到快速、公平、公正赔付。

二是建议农业保险政策向散户倾斜。在当前生猪价格波动加剧,生产成本增高等新的市场环境下,生猪养殖户的养殖成本、销售价格都会受到规模化企业影响,同时还要抵御可能出现的猪瘟风险,对其养殖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农业保险政策向散户倾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制定差异化费率、适当增加保费补贴,提高散户的生产经营信心。

“这些问题不仅发生在四川,全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希望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来,促使农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俞建说。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编辑 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