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正在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发展指标,能看出高质量发展的哪些讯息?“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的发展,可能是核心城市未来成为核心的依据。”4月9日,成都市政府与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召开的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这场座谈会上,国内城市领域多位造诣深厚、成就卓著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下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路径,目的就是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脉支招。
▲唐杰
“我们尝试把四大城市群,包括77座城市进行了分类,四大城市群占全国经济将近一半,超过万亿GDP的城市有15座,占全国65%。”唐杰用比较的方式来研究城市的功能,在城市群中按照城市功能、辐射力、城市整体能力、行政管理能力选了11座中心城市、14座工业强市,比较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心城市高端引领、创新引领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唐杰说,空间集聚走向扩散的过程中深化了城市间的分工,中心城市更加集中于创新的功能,数字化创新和深度工业化的高端制造的发展。而非中心城市更加承担了工业化制造的功能,从整体上中心城市和周边工业强市的关系,特别表现在长江三角洲,从整体上就提高了城市群的效能。
视线转回成都,唐杰发现,作为核心城市的成都,城市功能中传统工业大规模化少品种的生产特征在减弱,特别是作为一个高校、研究机构云集的城市,成都人均科学论文发表量在过去20年增长了6倍,但是比重还不高,和核心城市的平均差距比较大,“这意味着成都可能进一步要提升相对充裕的教育、科研、人力资本的创新动力,可能需要考虑的是增大前沿创新的激励,以及企业和大学、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唐杰认为,走向创新时代,核心城市成为创新中心将成为趋势,而中心城市向创新的高端延伸,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原创性创新产品,将成为中心城市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问题,“成都要考虑与周边城市做合理分工,核心城市的中心是要向创新发展延伸。”唐杰用深圳的一组数据来佐证,2019到2020年中国有14座城市在美国、欧洲、日本专利局有公开的专利数据,深圳占44.6%,是北京的1.5倍,是上海的4倍。在唐杰看来,成都走向创新城市发展,需要更多关注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的发展,“这可能也是核心城市未来成为核心的依据。”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摄影 王勤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