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兰花|杜甫草堂兰花展

红星新闻 2023-05-04 18:06

  //  

盛世花开迎大运,雅兰幽香满蓉城。


正在杜甫草堂举行的兰花展自开展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析、拍照、分享。


国人爱兰,历史悠久。执薰握兰,立身比德,已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屈原与兰花的故事。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正如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赞兰”“屈原佩兰”,奠定了兰花君子之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唯爱古人之趣,执薰握兰,立身比德,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01.jpg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史记·屈原列传》称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他的“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遭到其他贵族的激烈反对,被长期流放于沅湘一带。流放途中的屈原对草木一往情深,尤其是兰花,在《离骚》、《九歌》等许多诗篇中,屈原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兰花,在屈原笔下,可作为象征。《离骚》开头写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我既然有先天的美质,那就要重视后天的修养。于是我披挂了江蓠和香芷,又把秋兰佩结在身上。

在这里,屈原讲自己既具有美德,又具有长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讲求整饰,用香草、香花的采摘、佩戴,比喻自己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博采众善, 以自约束”,通体芳洁,成为一具最完美的人了。这里的兰就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述自己理想的人格追求。“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中的“结幽兰”就是把幽兰的佩作为结好之物赠给自己理想中的人, 这里的幽兰就是一种圣洁、理想人格的象征。“谓幽兰其不可佩” 中的“兰”则成为屈原观察周围人物,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

02.jpg

兰花,在屈原笔下,也用来讽刺。《离骚》中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意思是:我已经栽植了九畹兰花,百亩蕙草。还种下了几垄留夷和揭车,杜衡和芳芷。

屈原在楚国曾担任三闾大夫之职,负责楚国几大贵族子弟的教育,他用兰和蕙表示自己培养出的优秀青年,而资质比较普通的如留夷、揭车、杜衡、芳芷他也没有放弃。但最后他还是失望了: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只图勉强地忝列于众芳之中。一心只想往上钻营,怎么还能固守其香?他用兰芷等变质,揭露所培养人才的变节从俗: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03.jpg

屈原将这种爱国之志,济世之情,通过多种兰花等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将物与我、情与景糅合为一体,从而大大扩张了其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由此,兰花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成风 编辑 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