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今年四季度将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
具体来看,资金将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中央财政增发国债、调整预算,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务实之举,也体现了财政加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导向。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民生的同时,也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发力,能够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
根据安排,中央财政将于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并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资金使用的安排跨越了今明两年,资金使用方向兼顾了当下和长远,实际上也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那么项目安排也能够很务实形成相应的实物工作量,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也能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债务结构。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审核把关,尽快将资金落到具体项目。财政部还将及时下达国债项目预算,推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今年中央预算将作出相应调整
根据安排,在增发国债之后,今年中央预算也作出相应调整,并且这次增发的国债支出资金将全部纳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具体来看,增发国债之后,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不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增加5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增加5000亿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
与此同时,财政赤字也相应增加。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根据安排,这次增发的国债支出资金将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对比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府负债率水平,我国的政府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此次增发国债的风险整体是可控的,而且这次增发国债的支出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的范围,实施全流程的跟踪监测,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