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奖知多少│这些雨果奖作品,你可能没读过,但一定看过

红星新闻 2023-10-15 12:44
进入
文化观察
阅读更多内容

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不日将至。本次大会将颁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该奖项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遂命名为雨果奖,是全球公认的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大奖之一。

截屏2023-10-11 14.24.50.png

雨果·根斯巴克,图据网络

优秀的科幻作品所提供的超凡想象、技术远景以及对未来世界的设计与反思,能够让我们深入理解宇宙中的人及人的位置。而这恰恰是影视改编的沃土。

正如刘慈欣的代表作品《三体》,其第一部《三体1:地球往事》在斩获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后,备受全球瞩目。导演杨磊已经将其改编成剧版《三体》。该剧一经播出,就成为中国科幻剧集的标杆之作;Netflix紧随其后,也预计于明年推出美国的改版版本。

截屏2023-10-11 14.28.36.png

几十年来,被视为世界科幻领域的最高奖的雨果奖,很多获奖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甚至雨果奖本身就设有一个专门针对影视作品的奖项,最佳戏剧表现奖——所以不要以为雨果奖离你很远,这些作品你或许没有读过,但总有一部你曾经看过。

壹

从《登陆月球》到《沙丘》,电影的改编之路走向极致

雨果奖初设于1953年。彼时,电影特效技术尚未成形,但已有导演用创意和想象,突破技术的限制,用影像描摹未来。如摄于1902年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以及1910年的《科学怪人》,1916年的《海底两万里》,让科幻电影登上艺术殿堂的1927年的《大都会》等。

至于雨果奖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最早历史,要追溯到1950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登陆月球》。

截屏2023-10-11 14.32.17.png

电影《登陆月球》海报,1950年

该片改编自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发表于1947年的作品《伽利略号火箭飞船》。故事以美苏争霸为背景,讲述一名火箭科学家,同几个朋友合力打造出核动力飞船,奔向月球,却又陷入了更大的麻烦。

《登陆月球》的原著及影片上映时间均早于雨果奖设立的年份。但它仍属于雨果奖作品,只因雨果奖组委会曾特设一项“追授雨果奖”,以表彰未颁奖年份的优秀作品。

这项殊荣最早的获得者是改编自乔治·奥威尔的幻想寓言《动物农场》。这部长中篇小说被追授为1946年的最佳长中篇。1954年,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

截屏2023-10-11 14.33.51.png

电影《动物农场》海报,1954年

这则寓言故事旨在于讽刺专制统治下的虚伪和丑陋。看似与科幻无关,实则这是雨果奖的另一维度:多年来,它一直在奖掖具有强烈幻想气质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01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奖——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哈利·波特”的故事专注于与日常生活平行的魔法世界,是全球的超级畅销书。雨果奖并不因其畅销就拒绝承认它在幻想文学领域的成就与地位(这与诺贝尔文学奖一般不愿意颁给畅销书作家大为不同)。小说发表后四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全球斩获8.97亿美元票房,是迄今为止雨果奖作品改编的所有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截屏2023-10-11 14.35.17.png

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海报,2005年

融合宇宙星球的科学背景,带有强烈寓言性质及幻想意味的作品,亦是雨果奖所看重的,比如享誉全球、销量达数十亿册的《小王子》。该作品在2019年第77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打败创造“克苏鲁神话”系列小说的洛夫克拉夫特,荣获当年“追授雨果奖”的最佳中篇。

这部发表于1942年的温暖治愈的科幻童话故事,80年来被反复改编成各类艺术作品,光电影改编就有多个版本:1966年的苏联版本,1974年的美国版本,以及最为人熟知的2015年的法国版本,该版本在中国大陆上映时,收获1.58亿元票房。

截屏2023-10-11 14.36.45.png

电影《小王子》海报,2015年

在所有雨果奖改编作品中,经历最磋磨与神奇的,非《沙丘》莫属。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这部作品,于1966年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以及首届星云奖(另一个重要的国际科幻奖项)最佳长篇,是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沙丘》围绕一个荒凉的沙漠星球展开。该星球盛产宇宙重要物资“香料”而引来各方觊觎。一名天赋异禀的少年被命运选中,为保护家族和人民,决心挑战强大的统治者。小说世界观庞大,囊括种种科幻元素,又蕴含宗教、政治等主题,几乎是文学史上最难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

截屏2023-10-11 14.38.19.png

《沙丘》六部曲,大家出版社,2021年

但仍不乏有影视工作者想要挑战《沙丘》。1970年代就有两个团队挑战这个项目,其中鬼才导演佐杜洛夫斯基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打造出一个“梦之队”主创团队,其皇帝一角甚至谈妥了著名画家达利。可惜,他理想中的12小时片长、投资巨大的史诗巨制,与好莱坞的商业规则相悖,导致项目流产。

之后,创造出《异形》系列的科幻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曾短暂接手项目,因兄长去世,他无心“沙丘”,转而拍出了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银翼杀手》。项目又落到大卫·林奇(代表作《穆赫兰道》等)手里。1984年,电影版《沙丘》上映,却因粗糙的制造、过度的删改、以及影像风格等,成了公认的“烂片”,最终无法回本。

截屏2023-10-11 14.40.43.png

大卫·林奇版《沙丘》电影海报,1984年

此后无人敢碰《沙丘》。直到导演维伦纽瓦在拍完《银翼杀手2049》后,才接手这个项目,并于2021年上映。瑰丽的科幻想象、宏大的科幻场面,以及诗意的美学风格,让影片获得很高赞誉,最终全球票房高达6.91亿美元,第二部预计明年上映。此时,距离作品问世已经过去了50多年。

截屏2023-10-11 14.42.04.png

丹尼斯·维伦纽瓦版《沙丘》电影海报,2021年

电影版《沙丘》的改编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雨果奖改编作品从粗糙的虚构到极尽真实地创造出一个异星世界的历程的缩影。这条改编之路,正在走向极致。

贰

从《美国众神》到《三体》,电视改编之路正在勃兴

事实上,在维伦纽瓦版的电影《沙丘》之前,这部小说也曾改编成电视剧。

2000年,美国推出三集迷你电视剧《沙丘魔堡》,时长180分钟。布景、道具、特效虽然粗糙,但却比大卫·林奇的版本在剧情设计上更为用心,大体还原了《沙丘》第一部的情节。

截屏2023-10-11 14.43.30.png

电视剧《沙丘魔堡》海报,2000年

三年后推出的电视续集《沙丘之子》,特效有所进步,但在今天看来,仍显廉价。只是就内容的表达而言,称得上是维伦纽瓦之前最好的《沙丘》影视改编作品。

经典作品向来经得起各类解读和改编。《沙丘》即是明证。《小王子》更不待言,多年来,无数舞台剧、音乐剧、影视剧版本层出不穷,就连电视剧领域,也有日本于1978年推出的39集动画片,堪称一代人美好的童年回忆。

截屏2023-10-11 14.44.44.png

日本动画连续剧《小王子》,1978年

用电视剧来诠释经典科幻作品,在银幕细节、情节浓度及视效制作方面,或许不及电影这一载体。但它亦有电影所没有的优势,就是时长。它可以从容地将那些世界观磅礴浩大、情节跌宕起伏的“雨果奖”作品,尽可能事无巨细地还原,让观众感受原著的全部魅力。

比如斩获2002年雨果奖最佳长篇的《美国众神》。这是一部幻想小说,通过讲述美国新神与旧神之争,以隐喻时代与社会的流变。原著很长,中文译本450页左右,最适合的改编题材还是电视剧。

2011年,HBO拿下影视改编权。一部具有成人向的小说,交给一向大胆且极具个性的流媒体平台,本是“天造地设”的合作。结果因为剧本问题,合作谈崩,改为Starz平台改编。2017年到2021年,共推出3季剧集。却因节奏缓慢,杂质太多,导致评价不佳。

截屏2023-10-11 14.50.04.png

美剧《美国众神》三季海报,三季豆瓣均分为7.3,2017-2019年

相比《美国众神》,豆瓣评分较高的是美剧《高堡奇人》。该剧改编自科幻大师菲利普•迪克于1963年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的幻想小说《高城堡里的人》。这是一个架空故事,讲述了二战时,德日两国战胜美国,美国被划地而治的虚构历史。

剧集播出后,部分媒体给出好评,如《滚石》杂志称其为“史上最佳的40部科幻电视剧之一”。中国观众一方面对它的脑洞深感兴趣,但同时又在挑剔拖沓的剧情与细节上的瑕疵。

截屏2023-10-11 15.02.42.png

美剧《高堡奇人》四季海报,四季豆瓣均分为7.9,2015-2019年

两部雨果奖作品改编的剧集都未能“封神”,中国观众将希望投注在热度不减的《三体》身上。

早些年,《三体》电影版因故一直未能上映;电视剧攒够了期待,同时这种期待也意味着更为严格的审视。庆幸的是,以杨磊导演为首的主创团队经受住了考验,2023年推出的剧版《三体》大受好评。

“我觉得原著有这么大的一个声量级,有这么多的观众。它本身就很有魅力的,这么高的一个艺术水准上,实话实说我们也加不了内容。”杨磊在谈及创作《三体》时曾表示,“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专业领域里,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

截屏2023-10-11 15.05.04.png

电视剧《三体》海报,豆瓣评分8.7,2023年

最为观众和书迷所喜的,也正是杨磊团队对原著忠实地“翻译”,同时还做出了合理的改编,将原著对太空的深不可测、人类的渺小无知,以及人与人之间命运的休戚与共完全呈现出来;在技术环节,如摄影、灯光、服化道、场景美工以及特效等,都很好地支撑了电视剧的质感,豆瓣8.7分的高评价可谓实至名归。第二季的制作也就此提上了日程。

面对《三体》这一经典佳作,美国的制作团队也渴望将其转化为剧集,且整体预算远大于中国剧版,编剧团队则由《权力的游戏》创作团队操刀,预计将于明年上线。届时,免不了书迷们的一番考究与对比。

叁

突破人类想象极限,“雨果”与影视相互成就

相较于文学与影视的近亲关系,漫画因其接近分镜的形式更容易转化为影视作品。雨果奖并不偏袒文字,在2009年增设最佳图像小说奖,后又增加戏剧表现类等奖项。

在漫画类雨果奖作品中,改编成影视剧最早,也最有名的是美国DC漫画推出的《守望者》。该作品获奖是在1988年,当时的雨果奖还未正式设置相关奖项,但因为《守望者》的史诗主题、哲学思辨、对“罪恶与拯救”的精彩叙事,使得雨果奖破例特设了一个“其他形式”的奖项为其加冕。

2009年,扎克·施奈德将其改编成电影上映,延续漫画深邃的主题及人物塑造,施耐德为其赋予最好的镜头、色彩、配乐等,从技术环节让这部作品跻身为科幻电影的佳作,甚至当得起“超级英雄”叙事系列的一座巅峰。

截屏2023-10-11 15.07.29.png

电影《守望者》海报,2009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有些戏剧作品并不依赖文字,而是直接以影像的方式来表达人类想象的极限。雨果奖便通过“戏剧表现”奖项推许那些精彩的影片及片段,像《盗梦空间》《降临》《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权力的游戏》《蜘蛛侠:平行宇宙》《复仇者联盟》等无论是科幻还是奇幻领域的佳作,都因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甚至突破了人类想象的边界,创造了某种可能,被雨果奖青睐。

截屏2023-10-11 15.15.04.png

电影《火星救援》,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戏剧长片

以及别忘了那些尘封在历史尘埃中的作品,雨果奖仍时不时地用“追授”“回顾”的方式将其打捞出来。

这一切都在说明,雨果奖的创立,就是不遗余力地挖掘、发现乃至成就科幻艺术界的经典作品。它对经典文本的要求并不单一,只要在人类与时空宇宙、社会历史以及自身处境的关系中,产生深邃又带有美学意义的追问与探讨,就可能获得嘉勉。

几十年来,影视行业突飞猛进,尤其是技术层面的进步,使得我们有能力用一种更加直观且迷人的方式,呈现出人类想象的多样与瑰丽;而雨果奖对经典作品的拔擢与推举,正呼应了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甚至已经成为科幻、奇幻领域影视改编的不竭源泉与行业的风向标。

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到来。让我们期待今年的雨果奖会发现哪些经典作品,以及展望这些作品会在未来的某天,通过银幕为我们展示出科幻艺术的魅影与传奇。

文/李瑞峰 编辑 程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