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过去5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先后出版了《大金融时代——走向金融强国之路》、《货币主权:金融强国之基石》、《负利率陷阱:西方金融强国之鉴》、《中国金融软实力—金融强国新支撑》、《绿色金融:金融强国的新动能》5本“金融强国”系列著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日益清晰。”日前,“金融强国”系列著作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金融强国应实现让人民生活越来越富庶、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同时加强中国金融的国际话语权,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此时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何深意?为何当下首提金融强国?如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强国有哪些主要内涵?对于以上热点问题,王文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①——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
对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红星新闻:此时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何意义?
王文: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以来基本每五年召开一次,目前共计召开五次,分别是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前五次会议每次都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金融政策进行定调,涉及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等各方面,意义重大。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既是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领导和统一部署,也体现了国家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此次会议也是疫情后召开的首次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新的变化作出了深刻认识和回应:国内面临扩内需稳增长压力,房地产、地方债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全球面临地缘冲突、绿色发展、大国博弈、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等复杂挑战,尤其是大国博弈已深入到包括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领域环节,必须强化风险忧患意识,健全外部冲击风险应对机制,实现金融自主、安全。
因此,此时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我国统一思想,运用“一盘棋”思维考虑金融工作,集中力量应对国内外挑战,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红星新闻: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有何特点?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又有哪些优势?
王文:从国内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模式仍然粗放,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以资本市场为例,与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运行机制不成熟、制度和环境建设不完善等,特别是在直接融资领域,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二是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引发地方财政可持续风险,三是金融市场主体和交易风险,四是外汇市场风险。
同时,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放开,我国在金融市场监管上仍然掌握主动权。关于金融监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先明确,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四个方面的金融风险监管:一是关于地方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二是关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三是关于金融市场主体和交易风险,要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四是关于外汇市场风险,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②——
金融强国应实现:
让人民越来越富庶,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
红星新闻: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当下提出“金融强国”有何深意?
王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资产定价还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其工具价值凸显,也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多次提到“金融”,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在百年新征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理念的演进,有理由相信,金融助推国家崛起之势正在形成。虽然目前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全球前三大证券与保险业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大国。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各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金融产品与工具如绿色债券、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转型金融的发展中,中国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此前,中国已经提出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对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是时候全面研究金融发展如何推动国家崛起的议题了。因此,当下中央提出“金融强国”的提法正当其时。
红星新闻:您认为金融强国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王文:从国内看,“金融强国”应实现让人民生活越来越富庶、贫富差距越来越小、让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提升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与“三农”的金融服务,让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与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真正发挥服务社会、建设诚信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应是“金融强国”战略的国内目标。
从国际看,“金融强国”应实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加强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的战略目标,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在这方面,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加大金融双向开放,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尤其是比肩国际一流标准的服务效率,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治理的民主化、公平化,应是“金融强国”战略的国际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著出版的“金融强国”系列著作
红星新闻:您作为第一作者2019年时便出版了5本“金融强国”著作,当时为何会提“金融强国”?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金融强国”与您之前著作中提出的是巧合还是有内在关联?
王文:人大重阳2019年出版的5本“金融强国”著作与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金融强国”具有内在关联。人大重阳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政策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银行、证券、保险、债券、信托、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趋健全,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发展之路。2019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更数次强调要根据国际形势推动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人大重阳认为,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日益清晰。人大重阳对金融强国概念的理解与党中央对这一概念的孕育、酝酿和提出一脉相承。
——③——
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首先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比例
红星新闻: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您对此有何建议?
王文: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创造支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稳健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大量经验。具体来说: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红星新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实现起来还需要进行哪些努力?
王文:当前,我国资金供给在支持实体经济、区域分配、主体分配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一是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还不够通畅,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二是在区域分配上,资金供给更多流向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资金供给相对不足;三是在主体结构上,更多流向央企和大型国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关于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首先是要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比例,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确保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其次,优化区域融资结构,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保证中西部地区获得支持地区发展充足资金;再次,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和风险投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使得拥有技术和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以市场利率获得融资。
红星新闻:会议强调“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怎样理解“制度型开放”?落实到具体层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王文:扩大制度型开放,即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扩大开放。这是比跨境资金流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最终目标是切实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生态、投资者结构、市场理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促进长期资本和机构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吸引海外机构和投资者,将有助于丰富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优化金融供给,提升金融市场深广度,促进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双向开放逐渐扩大,市场分割问题得到缓解,境内投资者将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境外市场进行交易,减少市场摩擦,降低套利成本,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投资环境。
——④——
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
红星新闻:房地产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议题,此次会议中也提及要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管理,您认为之后会发生哪些转变?如何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王文:当前,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议题。目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房产比重过大,房价水平总体下降,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
关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今后,政策层面将侧重发展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避免发生由房地产向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风险传导,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当前民营房地产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债务问题,要重视民营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债务重组进程;另一方面,“因城施策”的落实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加快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实习生 王泓鑫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