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育,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11月18日,在“世界儿童日”即将来临之际,成都市举办了2023年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暨“蓉城幸福家·儿童友好义集”公园城市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妇联、四川省政府妇儿工委办指导,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妇女联合会、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都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主办,成都市委社治委、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卫健委、市文联、市科协协办,约400余人参加。
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文化体验友好”六大友好,以成果汇报、案例展示、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优秀典型看到了成都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今年取得的成果。
▲花照壁社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聚焦群众问题:
社区孩子多但游园空间少
“以前周末,我总是吵着让妈妈开车带我去植物园、动物园。现在不一样了,走出家门就是公园,放学写完作业就可以出门玩了。”家住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壁社区的二年级小朋友章雅宁这样说道。她的家旁就是龙湖西宸天街购物天地,家门口又紧挨着新金牛公园,园中各种配套齐备,累了随处都能找到可以休息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去儿童乐园、可以玩沙,还有很多娱乐设施。
而在多年前,社区儿童占比大,低龄儿童的空间少、锻炼空间少、活动设施少一直是很多社区的短板。章雅宁所在的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壁社区,社区管辖面积0.5平方公里,0-18岁的孩子就占常住人口的25%,“一般来说儿童占比10~12%,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显然这里的占比较大。”金牛区妇联副主席赵婧说。
▲2023年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儿童数量多,加上原有的小游园缺乏有效管理,居民们越来越期盼社区能建成为孩子提供接触自然、释放天性的环境,希望能够增加户外游戏、科普互动等设施。
鉴于花照壁社区在金牛坝科技服务功能区内,有金牛公园和新金牛公园,又紧邻天府艺术公园,周围商圈林立。综合考虑并充分借鉴了多方意见后,花照壁社区第一时间根据居民诉求启动的适儿化改造,相关工程于2021年开始逐步开展起来。
分龄段“软硬兼施”:
社区全龄段儿童的生活新场景
记者了解到,2023年,花照壁社区以“友好之花·爱心暖照”主题,总投入1800万元,一体打造了2公里街区慢行系统、7000平方米社区公共空间等6大场景。
“这种改造主要是在原来游园绿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把使用年代太久无法使用的淘汰,再加上一些适合特定年龄段孩子的游玩设施。”赵婧举例说,比如在机关三幼打造了一个小游园,有滑滑梯、攀爬网等,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设施,恰好是3-6岁孩子最喜欢的。又比如,在公园打造的昆虫科普相关的探索空间,正好是6-12岁孩子感兴趣的领域。
为了满足全龄段孩子各自的游玩需求,花照壁社区在全龄共融方面有自己的探索。比如,他们在社区分别建设了适宜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玩空间,儿童活动中心为0-3岁儿童感知空间、童心园2号营地为3-6岁儿童发展空间、五彩照壁园为6-12岁儿童探索空间,儿童剧场则是0-18岁全龄段儿童的展示空间。另一方面,在社区营造老中青少全龄共融的公共空间,保留五彩照壁园、子云文苑原有风貌,符合传统和成人的审美需求,孩子们在玩耍时,老人、家长有适宜照看和休憩的场所。
除了这些硬件的改造,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也是重点。“软件主要就是公共服务,比如社区的普惠托育,还有联合四川昆虫协会中的社会组织,一起为儿童提供各类服务。”赵婧说道。
▲花照壁社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多元化引入社会组织等:
与社区合作让幼有所育
今年以来,花照壁社区撬动众多社会力量,不断培育孵化扶持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等队伍,完善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造出众多儿童公益服务品牌,营造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的氛围。
在营门口街道,每个社区基本确保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在花照壁社区,这家普惠托育位于社区工作区域,社区提供场地引入社会力量,托育机构以最实惠的价格为有0-3岁孩子的家庭提供托育服务。“社区选机构,社区提供场地,孩子放在社区,家长也放心。”赵婧说,现在花照壁社区的托育所有20多个孩子,虽然很多家长对这个新生事物还在观望阶段,但接触过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此外,还有如社区儿童劳动手作工坊、藏羌编织非遗工作室、大眼睛图书馆、昆虫科普小组等,不仅请来了藏羌非遗传承人,还有四川昆虫协会的专业人士等,在社区街道办的号召下纷纷入驻社区,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
多元参与、凝聚合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合力。记者注意到,在花照壁社区的适儿化改造中,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群体是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花照壁社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倾听童声:
金牛区60%的社区成立儿童观察团
“我希望小区里有室内的活动场地”“我希望公园里多一些滑滑梯”“希望带我们到室外多活动多运动”……花照壁社区儿童观察团的15位小成员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作为成员之一的章雅宁告诉记者,自己和小伙伴们每半个季度就会参加一次观察团会议。为了提高献策献计的质量,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会不自觉地关注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2021年初,花照壁社区就组建了儿童观察团,专门用来收集孩子们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小代表们从自身角度审视社区发展,在项目前期调研和建设过程中,亲身参与其中,把自己愿望中的环境变为幸福生活的实景,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结合孩子们的建议,社区掌握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也比较清晰地掌握了0-18周岁儿童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内心需要,为如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指明了方向。据了解,目前金牛区60%的社区成立了儿童观察团。
当然,除了营门口社区,金牛区乃至成都市的其他社区,近年在儿童优先发展、合力推进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世界儿童日”即将来临之际,成都市还启动了“童伴计划”,该计划探索破解城乡儿童服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满足城乡儿童实现资源共享、开展交流互动的需求,为促进城乡儿童融合发展搭建平台。
为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成都实际,组织编制了《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共涉及10个类别、93项任务、223项具体指标。下一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按照指标体系更加深入地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实现工作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