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本质是服务至上,“南方小土豆”在东北花式被宠背后,折射的正是当地用心做好服务的正向观念
“这个冬天,有一种宠溺来自东北。”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伊春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网络上还产生了“南方小土豆勇闯东北”等热梗。
“南方小土豆”,是东北人给南方游客起的亲切昵称。他们往往头戴各式各样的卡通帽、穿着圆鼓鼓的羽绒服,满怀新奇地涌向冰天雪地的东北。这期间,不同地域文化间相互碰撞,产生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名场面”。
比如,南方游客拉行李箱“包场”东北洗浴中心的场景,被戏称为浩浩荡荡的“南泥北运”;一位玩冰雪滑梯的游客,因身材娇小被“滑梯大叔”误以为是小孩“踹”下儿童道,她一路高喊着“我不是小孩”就滑远了,“笑果”拉满;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和南方游客聊天,聊着聊着就变夹子音了,被网友戏称“能改变东北人口音的大约也只有娇俏的南方小妹妹了”……从这些热梗趣事中,人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东北那份独有的欢乐、敞亮,以及满满的人情味。此外,“冻梨拼盘”“黑马骑士”“热气球”等项目纷纷亮相,各地用浑身解数花式宠爱“南方小土豆”。
↑游客在锦江木屋村体验马拉爬犁。图据潮新闻
从五一假期的“顶流”淄博,到如今承接“泼天富贵”的东北,不难发现,近些年,人们的出行心态更为随性自如,不再只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景点打卡,而是更注重自身的体验感。驱车千里只为吃一顿烧烤,感受极速冰滑梯带来的“起飞”感……往往是一些意外出圈的社交爆点,就能激发大家“说走就走”的热情,推升一座城市的文旅吸引力。
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能否承接好这份突如其来的流量,让每位游客都能“不虚此行”,则考验着各地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和水平。旅游的本质是服务至上,“南方小土豆”在东北花式被宠背后,折射的正是当地用心做好服务的正向观念。
以哈尔滨为例,不管是为方便游客出行延长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在机场新增更衣室,方便南方来的“小土豆们”换衣服,还是针对旅游欺诈问题“刀刃向内”,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文旅秩序,让游客在出行时的烦恼和顾虑再少一点,方便和安心更多一些。这些落实于细节的暖心举措,可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当地的诚意,并自发以更大声量“安利”这个宝藏旅游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此前的淄博还是如今的哈尔滨,当地人热情待客的姿态,都是对城市文旅魅力的“加分”。人与一座城市的接触,说到底要依托于人与人的连接。据报道,在哈尔滨,很多当地“活雷锋”们纷纷上岗,在工作之余开私家车当起了“顺风车”司机,只要游客在路边招手,就可以免费乘车。这次东北爆火出圈的热梗趣事中,不少就出自游客与热情当地人的幽默对话。
这些市民的自发行动,进一步拉高了冰城的“温度”,展现的正是这座城最为人性化的一面。对游客而言,比起过于标准化而又距离感十足的交流,这种热情真挚的沟通,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那份带有“宠溺”和温情的善待,也会构成每个人最独特生动的出行记忆。
如今,东北冰雪游“火出山海关”一事也再次说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只要用心挖掘,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就不难获得大家“火速赶来”的青睐,我们也期待服务至上的旅游意识在每一次出圈点赞中被普及、被“抄作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任冠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