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看完《繁花》,总该明白这些人生道理

红星新闻 2024-01-11 11:31

《繁花》讲的是不同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故事。这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过去的自己,也让现在的自己成为别人故事里的对照

当怀旧金曲频频在《繁花》中响起,意味着这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氛围和感觉。

对于这部剧,一些人从最初的吐槽走到了最后的“真香”,那些为阿宝揪的心,为汪小姐鼓的劲,为玲子受的气,为李李失的爱……都似乎有了依托,我们无法如剧中人那般搅动一池城市的春水,但却在微妙的情感流动中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它不只是一个90年代的上海故事,还是跨越时空的属于你和我的动容和遗憾。

或者说,这种动容,是将过去搁置的放大,褶皱隐藏的撑开,掀起了一个人表面平静无澜下内心的风起云涌。所以说,看《繁花》,是身临其境的热烈,也是历经千帆的沉默,我们也应该在其中读懂一些人生的了悟。

008aoNZVly1hlnigypklvj30u01hchdt.jpg

↑图据@繁花BlossomsShanghai

有些事翻不过去就不翻了

股市传奇,外贸风云,起起伏伏,总能吊足人的胃口,但走心的,或者说让人动容的,终归是那些无法言明的人和事。

宝总处处留情却又无旧可怀。阿宝和雪芝的故事发生在13路电车,和玲子的故事发生在日本银座,和汪小姐的故事发生在外滩27号……无论是刹那起火,还是日久生情,但终归是“男女之事,多一分少一厘,都是空门”。阿宝终究只能将她们藏在心底,雪芝们也只能将阿宝放在某个角落。

过去,当玲子变着花样从宝总身上赚钱时,多少有些令人不平。菱红进价200元的珍珠耳环,2600元卖给好姐妹玲子,又被玲子以26000元的报价转给了宝总。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当“冤大头”?因为夜东京不只是一个饭馆,还有家的温暖,玲子不只是一个朋友,还是共患难的亲人。在这里,他永远都能吃到想吃的泡饭,找回昔日的温情。

过去,当汪小姐聒噪地替宝总周旋生意上的事,多少有些令人反感。作为玲子的对立面,汪小姐和宝总之间没有金钱的纠葛,只有情感的牵连。她是一个连隐形眼镜的钱都要还给宝总的人,也是一个开车直冲诸暨要救宝总的人,如此不顾一切,为何宝总仍不愿意和她一起“卖茶叶蛋”?或许这份纯粹情感不是他此刻能要的。

他和她们保持距离,但又离不开她们,在若即若离中获得一种平和,直到她们想要一个答案,最后失衡而分道扬镳。宝总也在至真园感慨,当老地方老朋友,夜东京玲子小汪,一个一个都消失了,陌生地方也就变成了老地方,至真园也就变成了老地方。从没想过会在至真园,单纯地为了吃饭而吃饭,也没想过我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等一个人的电话。

可见,《繁花》里的人物都似浮萍,所有的停靠都是暂时的寄放。说不出的感情终归只能用来缅怀,有些人是分开了也回不去的。人心的复杂就是如此,爱过对方,挂念彼此,却只能远远相望。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往事,这段往事只有在某些时刻才会想起,回味。就如《繁花》中不断提及的“不响”,这份不响,恰恰就是全剧的基调。有些话不用说,有些情没法讲,拥有过,便足够。

自己的路终归要自己走

一家店倒闭,就像日历翻了一页,无声无响。但王家卫通过金美林的“烟消云散”,让我们看到了盛开的凋零,人生的无奈。

老板娘卢美琳也曾风光一时,背后有杜红根撑腰,在黄河路上是数一数二。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至真园的出现让她明白,再如何盛极一时,都无法阻挡金美林的颓败。

最后一刻,到至真园找李李借钱时,卢美琳说,人嘛,总是喜新又厌旧的,我们黄河路的客人更加喜欢换口味,新店开张的那天,就是至真园走下坡路的那天。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店里怎么这么冷清……这背后的潜台词是,至真园就是下一个金美林。事实上,至真园有至真园的路,它也会轰然倒塌,却不是因为下一个新店开张。

的确,老人总觉得可以为新人指一条明路,但不是自己想走的路,再明也终归走不下去。玲子最后说,她曾有机会提醒宝总,但她放弃了。在和南国投的较量中,爷叔又何尝没有一次次地叮咛嘱咐。即便依靠爷叔而一步步走到极盛,宝总也还是有了自己的盘算。这才是成长,否则只能是依附。

没有人能代替我们走我们的路,王家卫讲的是一个世俗的故事,但却脱俗起来。人嘛,低头有低头的理由,抬头有抬头的志气。

这就是夜东京要和宝总分家的原因,玲子出走回归后,砸掉了过去的装修,开起了日料店,也把过去的账单还给了宝总。这是和过去划清界限,也为自己谋划一个新未来。

这也是汪小姐要成为自己码头的根由,黄河路上的人看得起汪小姐,是因为她身边有宝总。所以她要闯出去,证明自己不靠宝总也能立足。

还更是小江西要当老板娘、梅萍要开公司的缘由,只有走出了自己的路,才算得上立了足。

《繁花》讲的是不同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故事。这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过去的自己,也让现在的自己成为别人故事的对照。如此来看,王家卫讲的故事再浅显不过,又再深刻不过。

008aoNZVly1hldi8e2idxj32yo1o0hdu.jpg

↑图据@繁花BlossomsShanghai

人生处处是遗憾

有人说,看到夜东京四人吵架,就好像看了一出《小时代》。玲子和菱红、陶陶、葛老师之间,有利益之争,有情感之依。但最终,他们不过是某个阶段的同行者,分开与共处,都是人生的暂时状态。正如金宇澄在小说中借主人公阿宝说的话:“人生知己无二三,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最好的朋友,最后也是各归各,情况太复杂了。”的确,人生太复杂了,复杂到只能以“不响”来应对。

阿宝终究没有和谁在一起,这就是遗憾;黄河路上,只剩一个疯子叫着“宝总”的名字,这也是遗憾;李李出狱后出了家,这也是遗憾……所以说,人生处处是遗憾。这也让我心生感慨,《繁花》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圆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它也告诉我们,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感情也不是非爱即恨,理解他人的无奈,明白他人的哀伤,这就是这部剧对于人性的启发。当我们能在剧中明白这些人生的无奈之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时间终究会给一个答案,不响就是最好的回响。就像《繁花》的最后,阿宝和汪小姐赴5年之约,却相隔一个黄浦江,但他们的遗憾又被另一些人弥补。宝总的落脚点,还是回到了开篇撞自己的阿四;永远只有背影的芳妹,也在和陶陶决定共度余生的拥抱中露出了面容;爷叔和金科长之间,也在一本邮票集中消除了隔阂。

阳光灯光中的“不响”,恰恰最有韵味。那些不断响起的歌声里,是人的侧脸,是情感的氤氲,这是不响的余音。这让我想起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那一年,叶蒨文的《珍重》也因电影大火,沈涛在雪地里孤独的跳舞,她不那么精致,却足够动人。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但那些说不出的话,都成了歌,唱到了心底,荡漾开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秋荻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