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第二十条》正在热映,总票房已突破16亿元,在排片占比不及《飞驰人生2》与《热辣滚烫》的情况下,《第二十条》已经连续两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介绍,该影片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真实案例。
电影的热映也让《刑法》中“正当防卫”条款(即《刑法》第二十条)再次引发热议。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曾参与“昆山反杀案”办理的检察官王勇,谈及看完电影后的感受,他表示“如果案件的结论经常让老百姓大吃一惊,那么司法就要反思,要躬身自勉”。
检察官眼中的《第二十条》
电影《第二十条》以雷佳音扮演的挂职检察官韩明在生活、工作中遭遇的多起案件展开,用喜剧的方式反映现实,涉及的“正当防卫”更是引发观众以及业内人士广泛讨论。
王勇是资深的电影爱好者,他给年轻司法人员上课时经常给会推荐一些法律题材的电影,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十二怒汉》《杀人回忆》《熔炉》等。这些电影,不仅有警示意义,有的还直接推动了司法的变化。
在王勇看来,我们缺一部对司法人员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电影。而电影《第二十条》的出现,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对司法人员而言,一些司法理念直接在电影中以一种文化的方式传播出来;对普通群众而言,向社会传递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
片名中的“第二十条”指的是《刑法》第二十条,聚焦了“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电影《第二十条》围绕三个案件展开叙事,第一个案件是公交司机张贵生(杨皓宇 饰)为制止猥亵妇女的乘客,用器具将其头部砸伤,却被判故意伤害罪,获刑三年后,心中不服,坚持上访,最后因一场车祸意外去世。
第二个案件是韩雨辰(刘耀文 饰)无意中发现同学张科(史彭元 饰)校园霸凌的行为之后,挺身而出,却被张科的父亲(张译 饰)报警立案,可能面临被行政拘留的处罚。
第三个案件中,王永强(潘斌龙 饰)一家为了给孩子看病,欠了村霸刘文经的高利贷。为了讨债,刘文经杀了王永强家的狗,用狗链把王永强拴在门口,多次强暴王永强的聋哑妻子(赵丽颖 饰),恐惧绝望之中,王永强拿起一把剪刀乱捅,致刘文经重伤,后不治身亡,而刘家人却坚持要杀人偿命。
说起电影中印象深刻的片段,王勇直言很多片段都特别打动他,“比如说张贵生去世后,他的女儿在医院里问雷佳音扮演的检察官,‘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你怎么办?你觉得他(父亲)有罪吗?你觉得他有错吗?’我也是个办案的检察官,我觉得这个话就像问我一样,像一记记的大锤敲打我的心灵。”
王勇表示,作为司法人员要有同理心,要有如我在诉的理念。只有这样,案件的结论才和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期待一致。“你回到现场才能发现更多证据,把自己当做当事人、当做犯罪嫌疑人、当做被害人、当做证人。”王勇直言,视频(电影片段)你可以一段一段给张贵生放,但是人生没有机会这样一遍一遍重来。“所以对事实的判断,你一定要回到现场,把自己带入不同的当事人。”
王勇称,他从这部电影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第二十条》提醒司法人员不要忘了自己也是公民的一员,内心铭刻的法律与纸面上的法律都应成为工作指引,办案要循天理、遵法律、顺人情。
提起天理、人情、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王勇表示,法律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情理的最大公约数,然后通过立法把其变成法律。但另一方面,人情、天理在法律中都需要被评价。“我们有时候把他们割裂了,实际上这是一码事。如果我们的法律结论和天理、人情出现了冲突,就要警惕,要考虑我们的结论是否有错误的可能。”王勇坦言,“如果我们的办案结论经常让老百姓大吃一惊,那司法就要反思,要躬身自勉。”
正当防卫,界限在哪里
说起与正当防卫有关的案件,“昆山反杀案”不得不提,该案在法律界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8年8月27日,刘某驾车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与骑自行车的于某发生争执。刘某取出砍刀连续击打于某,后被于某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刘某受伤死亡。最终,检方认定于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电影《第二十条》中,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检察官吕玲玲(高叶 饰)坚持寻找刘文经藏起来的刀,这把刀在判定王永强刺杀刘文经案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刘文经藏匿刀具的事实能够定性王永强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非故意伤人。有观众发现,电影中的这一情节与“昆山反杀案”有相似之处,持刀行凶的动机都是认定事实的关键因素。
在王勇看来,《第二十条》对老百姓来说有强烈的普法意义,它及时地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上都会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知道防卫的界限在哪里,“防卫不防卫我平时办案也讲过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点,不是说别人拿刀来砍你,你就还击与否。它是由很多点组成的,要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要看前因后果,要整体地判断。”
王勇拿影片中的案件举例,王永强杀村霸这一段,实际上有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光看那一瞬间他冲出去把村霸干掉了。“你要考虑村霸在这个村上长期的影响力,他能导致老百姓不敢出来作证,闻名色变,甚至提他名字都不敢;你要去考虑到他前面已经对王永强的家人实施了一系列的恶行,还扬言未来要继续实施。你要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去看这一点,你最后发现王永强的行为不是过当的。”
随着《第二十条》的上映,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被不断提及,问及在司法实践当中应该如何去界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王勇表示,原则上对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判断,应该从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这个角度看,防卫者的反击力度、强度一定要远大于不法侵害者。只有远远大于它,才可能彻底有效地阻止继续发生的不法侵害。“这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问题。很多案件尽管已经生效了,但是到现在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和争论。”王勇直言要综合所有证据判断,很难就用结果去计算。
王勇看完电影后,曾在一篇影评中写道:“法律人更重要的价值,是通过解释与适用法律的技艺,回应和实现大多数公民的正义感,让司法结论与公民内心铭刻的法律同频共振,从而指引社会的价值取向。”
电影《第十二条》中,好人得以保全,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电影最后,雷佳音扮演的检察官韩明在听证会上用长达6分钟陈述“不起诉”王永强的理由,令观众热泪盈眶,拍手叫好。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法律的权威源自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孙桂芳 实习生 伍思璇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