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奖名单已公布,成都市32个公共文化美空间获得奖项33项,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经大赛组委会评审获得“优秀组织奖”,成都市片区获奖空间数量居参赛城市第一。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2018年至2023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全国部分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委)支持。
大赛共设置了“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优秀运营奖”“年度十佳设计师/机构奖”“网络人气奖”“优秀组织奖”七大奖项。
2023年全市共有140个公共文化空间踊跃参赛,参赛空间类别包括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六个单元。经过资格初审、赛区初评、专家复评、大赛终评,全市共有32个空间案例获得大奖。
△二仙桥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其中,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成都市美术馆2个场馆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
成都市文化馆、铁像寺水街、椒兰山房等10个空间获评“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园、天府艺术公园·蜀园、二仙桥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16个空间获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
成都市郫都区图书馆、天府逍遥谷、四川林跃美术馆3个空间获评“网络人气奖”;
东山Re°est泛音乐时尚聚集区、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2个空间获评“优秀运营奖”。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通过大赛,发现和推出了新一批外在形式“美”、功能服务“好”、理念模式“新”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市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成效。
△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
下一步,成都市文广旅局将持续推动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吸引各地群众关注并走进公共文化空间,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 成都市片区获奖空间完整名单如下: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2个)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10个)

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16个)

优秀运营奖(2个)

网络人气奖(3个)

优秀组织奖(1个)

以上成都市获奖空间都有何不同?小编选取了几个特色公共文化空间跟大家详细介绍,一起来看👇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坐落于天府艺术公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图书馆,建筑形态象征着连绵迤逦的山峰。馆内由高低起伏的书山和层叠错落的梯田组成“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境。
作为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内设有人文艺术馆、少儿阅读中心、生活美学馆、国学研习馆、成都文献馆、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中心等多元化功能区域,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除了彰显空间美学外,还实现了现代图书馆与科技、旅游、文创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馆内配置了RFID图书定位系统、机器人馆员、智慧墙等设施设备;充分以景区化、景点化标准重塑图书馆空间布局,营造出书香成都和公园城市的优美画卷,突显天府文化气质;吸取书店展陈及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通过打造精品公益讲座、品牌阅读活动等,每年开展近2000场“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成都市美术馆

成都市美术馆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内,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是成都市美术馆的核心场馆。两个馆区从不同角度关注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连接传统与当代,着力搭建全球化的艺术对话桥梁与国际化的公共美育交流平台,推动成都美术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
成都市美术馆新馆自2021年11月6日开馆以来,共举办“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罗伊·利希滕斯坦:重塑流行”“先声的回响—珂勒惠支与中国现代版画艺术文献展”“光的诗——乔治·莫兰迪艺术展”“与天地精神往来——黄宾虹艺术研究展”等精品展览。其中,“2021成都双年展”经历了长达252天的展期,双年展总参观人数近110万人次,是2022年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双年展。
成都市文化馆

作为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文化馆建筑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配置有群众文化活动功能用房210间,融合了培训、展览、阅读、培训、少儿美育、项目孵化、文旅融合等多维业态,能够为受众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以馆舍为基础,打造多场景的沉浸美学体验空间,配备有沉浸式体验厅、黑匣子微剧场、剧本杀活动室等公共空间,打造出汇聚了创意文创集市、沉浸式文化体验、数玩潮流体验四个主题场景。
市文化馆建设有“大家美术馆”展厅、城市书房、群众文化博物馆、相机博物馆和摄影棚、民族音乐陈列厅等,通过艺术展览、书籍、实物、照片、音视频等,以及民国风照相背景、知识小游戏等的陈设,充分满足市民的知识艺术学习和互动体验。
场馆依托“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培训体系覆盖艺术八大门类,上百个艺术小类,教室内各类乐器、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以项目为链接,打造未成年人美育基地。以“春谷地”未成年人培训计划项目为链接,基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含了丰富的多功能空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园

草堂兰园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朱德同志赠兰而闻名,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草堂兰园整体空间充分借鉴西蜀园林“朴素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庭院、园林、花鸟等传统文化意象与兰花色清、气清、神清的情感符号相映照,通过兰花主题文物、艺术景观、场景化体验、动态投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将兰花的自然属性、人文特征与草堂清幽诗意的环境氛围完美融合,着力营造国兰文化沉浸式生活美学空间。
2023至2024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连续两年在兰园内举办兰花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博物馆致力将该展览打造成为成都城市文化的又一新名片。
天府艺术公园·蜀园

天府艺术公园·蜀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亲自设计,以荷华湖——“川西园林缩影”的规划布局为基础,彰显川西园林美学底蕴,以川剧文化、川茶文化、川派盆景文化为基调,旨在构建精品川剧展演、川茶品赏、文创消费、游览休憩等多业态相融合的川西文化荟萃地。
园区由蜀音阁、蜀韵轩、蜀艺轩、锦上舫4栋主体建筑与园林景观构成,其中蜀音阁设有传统戏剧舞台——万年台,自营业以来,几乎每周六下午和法定节假日期间都有精品川剧折子戏演出,市民朋友们提前预约后即可免费观看。
东山Re°est泛音乐时尚聚集区

东山Re°est泛音乐时尚聚集区(简称“东山Re°est”),前身是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氢氧加压站,是东郊记忆开园十年来从未对外开放的“秘密花园”。该区域于2022年完成改造并首次向公众开放,其定位为城市新型有机更新空间+艺术复合体+轻生活方式广场。
东山Re°est提供大片绿地,使其成为核心公共活动空间。针对区域内原有的历史文化建筑,设计团队基于文物建筑的原有特色开展改造,恢复了建筑物的原有内外风貌,打造“黑胶音乐厅”“东山音乐广场”“滑板&碗池空间”“SOARIN”“Oldspeak factory”“F.B. ANTIQUE”“跳海Park”等30余个潮流艺术空间。在保护文保建筑的前提下,以“东山”为设计灵感对区域进行焕新升级,以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共生的理念,呈现潮流、艺术的主题场景,融入公共艺术空间、新媒体地标等多个生活消费场景,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空间、可变化的公共艺术空间和开放展览社交空间。
铁像寺水街

铁像寺水街位于成都高新区瞪羚谷公园社区,因毗邻明万历十八年修建的铁像寺和贯穿而过的肖家河而得名,铁像寺水街总占地面积181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于2013年6月15日开街。
铁像寺水街融合院落、古塔、古桥、牌坊、亭台水榭、川西林盘等传统天府文化景观元素,集文化、艺术、时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富有川西人文色彩和多元潮流活力的公园式商圈,传统与潮流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与现代潮流活动,形成具有“蜀风水韵·现代生活”的特色文化商圈。
安仁书院

安仁书院位于安仁古镇民国风情街区,是一个集书籍售卖、图书借阅、功夫茶艺、咖啡休闲、插花花艺、书法绘画、沙龙讲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安仁书院以其特色的装修风格和功能布局,经营模式等,成为安仁古镇一大特色创新书店,被游人亲切地称为民国版“新华书店” ,是实体书店与旅游景区的完美融合,书院现有书籍两万多册。书院毗邻魏明伦文学馆,书院二楼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老师题词“明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