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科创生态岛很“热”。“一岛三区”中的新兴产业育成区首开载体——W7栋提前呈现,“链主”企业争先“上岛”。随后,央视新闻特别节目连线成都,走进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为观众开启了一段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登岛”之旅。
这座“岛”到底有何魅力?“深度且精准”,是第一批入驻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的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张莉梅提到的关键词。而首个入驻W7的企业——浪潮云四川中心总经理段志刚则直言最看重这里的“科技生态链条和科技人才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今年,成都将“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建设运行科创生态岛载体9万平方米”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的主平台
目前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建设有何先行优势?
未来又该如何发挥
各类创新要素良性互动的平台优势?
如何持续优化科技成果
高效转移转化生态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
这座“岛”
探路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有何先行优势?
“需求非常旺盛,平均每周能收到五六个科技企业服务和技术转化需求。”在谈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大感受时,张莉梅脱口而出。需求有多旺盛呢?张莉梅举了个例子,就在入驻后的当月,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科创生态岛1号馆合作举办了一场土耳其国际项目路演及合作需求发布会,土耳其企业与中方企业机构现场达成潜在合作意向10余项。
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
2
当然,成都科创生态岛构建“聚、服、展、孵”一体的综合性创新转化聚集区,或者说更像一个超大的孵化器,但让最强的资源配置在最好的土壤中结出最美的科技创新之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3
“成都科创生态岛定期或者不定期将科技成果进行展示,能够让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使用方信息更加对称。”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润伯认为,“科学研究”像从0到1的过程,“科技创新”是从1到100,“创新创业”则是不断扩张地从100到10000,“整个链条是相互促进、共生的,都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实践探索,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建设让在蓉企业找技术、找资金、找服务变得非常容易,也能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进’到生产线。”石润伯认为,从创新的“种子”到创新产业,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市场化运行非常关键,要发挥成都科创生态岛在技术转移服务集成、市场服务机构聚集、周边创新平台溢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成果转化直通车服务模式,建立科创服务场景,分层分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