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4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民生政策、公共安全、科学科普等方面。造谣者或冒用官方名义杜撰歪解政策,或虚构夸大涉震情汛情灾情,或传播伪科普信息,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冒用官方名义造假行骗,损害群众利益。4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假扮相关工作人员,编造诈骗“话术剧本”,企图行骗牟利。如全国多地有群众接到所谓“网信办”来电,不法分子假冒网信办工作人员,以“群众手机涉嫌违法违规、要求配合调查否则停机处理”等为由,借机询问群众个人信息实施诈骗。另有网传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开展“颐养家园建设”“个人普惠养老金方案”等所谓“官方行为”,实际上均系不法分子实施的违法诈骗行为;“养老保险断缴3个月待遇清零”“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等假消息以讹传讹,歪解国家医保政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
炒作灾害谣言危言耸听,煽动恐慌情绪。4月,广东、江西、福建等南方多地持续多轮强降雨,台湾、新疆、云南等地接连发生地震,相关灾害消息牵动网民关注目光,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民的关心与共情,不惜编造谣言骗取流量,不仅混淆视听、误导公众,还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如广东出现持续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后,“清远英德洪水致码头崩堤”“绥江河原水水源不足,将进行分时段供水”“东莞暴雨8人死亡”等与事实不符的图文短视频在网上流传,夸大甚或虚构致灾情况;再如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4.7级地震发生后,“台湾7.3级地震导致重庆某桥梁晃动、浙江宁波一小区外墙开裂”“香格里拉市4.7级地震中有数百人受伤”等与地震相关的不实信息在网络流传,恶意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5月,“五一”小长假伴随着外出旅游高峰,与交通出行、饮食住宿、文旅消费等话题相关的民生类谣言及诈骗信息可能增多,涉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方面谣言亦或潜滋暗长。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面对网上各类传言切勿轻听轻信,加强核实辨别,增强防谣能力,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来源:中国网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