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由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美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作品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彭先诚的90件精选之作,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
很难想象,这是今年已83岁高龄、在蜀中书画界享有盛誉的老画家首次在四川举办个展。在开幕式上,彭先诚一如既往低调,上台发言也仅寥寥数语,表示自己“想说的都在画里”。
彭先诚
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透露:自己几年前就在力邀彭先诚在草堂举办个人画展,但画家本人一直未把展览提上日程,直到去年夏天终于同意。
这其中的一个缘由,也和彭先诚对杜甫的钟爱有关。1980年,彭先诚购得一套经典的《钱注杜诗》(上下卷),用心研读,自觉“此后作画,常获灵感”。画家曾说:“我爱杜甫。杜诗于我的阅历、心境、美学追求,息息相通……杜诗名句中的风物,是我毕生惯见的自然天趣,经杜诗点染,成了我笔下百画不厌的题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彭先诚年轻时,一家三口曾住在不足10平米的“偏偏”(四川方言,指靠着已有建筑的搭建屋)里,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入秋下一场暴雨,全家人就只能围着床吃饭。他想起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境。
彭先诚善画唐风仕女与鞍马人物,常借古诗词及传统题材入画,题材涵盖人物、山水、花鸟,他擅长没骨点染破墨法,作品笔精墨妙,格调清新。
《杜工部丽人行诗意图》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在开幕式上说,彭先诚的画作中“既有一点难以言说的微妙趣味,仿佛在心头轻轻瘙痒;又有一份令人感动的自在情境,物我两忘,浑然天成。”
作品捐赠现场
在展览开幕现场,彭先诚还特意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捐赠了《兵车行诗意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图》《丽人行诗意图》三幅代表作,表达自己对杜甫的推崇敬仰之情。
本次展览的主题“幽居近物情”取自杜甫的《屏迹三首》。“屏迹”有隐藏行踪,不与俗世相涉之意。这三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这年秋天之前,杜甫还在成都草堂居住,于世事动荡中暂得安宁。
《杜甫诗意花鸟》
彭先诚表示,除杜诗画意之外,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著名诗人,都给他带来了画兴与灵感。“潜心格物、但凭直觉,辅以从未中辍的速写与书法修行,诚所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