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建设进度再刷新,整岛零碳示范建筑——3号馆钢结构主体顺利封顶!
成都科创生态岛3号馆位于整岛园区西侧,建筑面积约0.54万平方米,高28米,建成后主要满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动态多面的展示及发布需求,提供路演、展览、会议、学术社交等科创活动的综合性灵动空间。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整馆穹顶采用有机弧度设计,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3号馆亦可实现鼓励探索、激发创造力的多功能空间布局,致力于成为理想的科创活动举办首选地。
据介绍,3号馆横跨湖畔路,结构复杂,整体结构为扭转不规则、竖向构件不连续、单层网壳跨度超限且包含大悬挑的A级高度超限高层建筑,44根型钢柱支撑起平台主体,结构形式采用“大跨度桁架+悬挑桁架”的全钢框架结构,跨路部分采用平面桁架,最大跨度45米;大悬挑部分采用钢桁架,最大悬挑长度10.5米,最大单榀桁架整体吊装重达120吨。
“上部钢网壳支承于下部钢结构大平台上的钢桁架上弦或钢梁顶部,为椭圆形单层网壳,最净大跨度94米,最大净空高度13.5米,结构整体用钢量约4100吨。”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独特的造型结构也极大提高了施工难度。
▲效果图
为解决建设过程遇到的各类症结难题,项目坚持以工程应用为向导,通过全过程的数字化模拟技术方法,对“大跨度、大悬挑结构上单层椭圆抛物面钢网壳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等关键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实效。
“我们采用虚拟预拼装、BIM模型辅助定位、厚板焊接变形试验控制、有限元施工过程模拟等新技术,并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焊缝全数检测,确保焊缝100%合格,切实保证了钢结构安装精度及焊接质量,完美呈现异形建筑形态。”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项目已获发明专利两项。通过实质性的技术成果转化,为项目高效、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为推动建筑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3号馆设计为近零能耗建筑,是全岛绿建设计标准最高、碳排放最接近零的建筑,充分利用地源、空气源、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被动式建筑技术、高能效设备控制技术等手段,预计综合节能率将超过60%,直接碳排放为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障整岛建设现场平稳推进,助力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与科技成果转化地。” 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饶颖 潘安琪
图片由成都天投集团提供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