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学技术部官网发布了最新组织架构,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整。
在相应调整中,重组新设立了3个重要机构,分别是:科学技术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技术部新技术中心、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
红星资本局还注意到,多地党委科技委员会密集亮相,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
这些无疑透露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新动向和未来重点方向。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三中心成立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红星资本局采访了解到,新质生产力、新技术和国际科技合作,这三个新机构分别代表了我国未来在科技领域的三个重要方面。
“科技部新增这3个直属事业单位,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新技术和国际合作展开,凸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红星资本局表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成立,体现国家对于生产力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和引领,意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技术中心的设立,聚焦于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而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的创建,则彰显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姿态。
“这不仅体现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洞察,也是更进一步对未来科技竞争态势的战略布局,突出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开放促进合作,全面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朱克力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红星资本局表示,这三个机构都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和其他12个现有事业单位一样,更多是打造科技创新的全国共性基础平台,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科技部的调整备受瞩目。5年之内经历了2次调整。
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而去年3月机构改革中,科技部重组则进行了一轮“瘦身”。部分职能划转其他部门,同时加强科技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等职能,强化宏观管理职责,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
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丁薛祥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作总结讲话。这也是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亮相。
去年,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阐述了组建原因: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
上述全体会议上,丁薛祥强调,要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具有战略性作用。
“尽管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原创性不足、研究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等短板。”朱克力认为,新设立的三个机构在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可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新技术中心将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则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更有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这些机构设立将有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系,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马亮认为,还存在有技术无成果、有成果难转化的问题。科技成果的研发、应用和商业化的创新链还存在断链、短链的问题,亟待补链、延链,加强科技成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础研究的问题是,和企业科技创新的桥梁没有打通,导致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激励不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系不强。”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多次提及
在最近的公开表态中,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科技部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月18日公布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提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型举国体制”的说法首次出现在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但并非所有进行的项目都要采用“新型举国体制”。《意见》指出,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马亮对红星资本局表示,新型举国体制的“新”,体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下的举国体制,和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举国体制不同,既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也要凸显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两个积极性。
“新型举国体制体现在市场机制下如何保障政府投入,跟传统的举国体制有很多本质不同。”马亮认为,一定要选择那些市场不愿意干、市场也干不好的领域,比如基础研究领域聚焦突破,或者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性科技领域,“更多地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然后去推动这种创新。”
各地科技委亮相
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
随着“中央科技委员会”的成立,近期各地省级科技委员会也密集亮相。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河南、浙江、辽宁、江苏、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等省份组建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均已亮相,其中河南、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等都明确透露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各地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去科技体制的问题是无法调动其他同级职能部门,使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政策难以衔接,无法形成科技创新的跨部门协同合力。”马亮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双主任”的高配可以更好调动政府资源并加强跨部门协调,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强的体制支撑,更有助于打破过去“各自为政”的问题。
朱克力也认为,此前地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创新氛围不浓、科技成果转化难等诸多问题,在省委书记、省长“双主任”的配置下有望更好解决。
他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各地成立省级科技委员会也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实践。
他指出,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政策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确保科技创新更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战略利益;二是整合各方资源,立足“战略母产业”打造数智竞争力,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合力;三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省级科技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在地方层面落实和执行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朱克力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邓凌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