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法律意识有问题,企业管理文化或也成问题
近日,周口一名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从霸王茶姬离职后,被店方张贴身份证号公示。图片上公示内容写着:扶沟一峰广场员工楚某某,多次违反公司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经公司研究,给予开除拉黑处分,三年内不得从事霸王茶姬任何相关工作。
7月15日晚,霸王茶姬官方微博发文称,公司已要求门店立即“撤销公示”,联系该伙伴,进行道歉和慰问,对涉事门店负责人与区域管理负责人进行停职调查。
在员工流动性较大的服务行业,人员离职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员工离职了,还要被公司张贴公示,将未经法律认定的“罪状”单方面昭告天下,不仅公示身份证号码,还对外公开其已被列入“黑名单”的事,此举实在是过于霸道。正如霸王茶姬公司在回应中所称,“涉事门店处理方式极不妥当,也无权对伙伴信息进行公示”。
有媒体报道称,涉事霸王茶姬工作人员表示,该员工与顾客发生争执遭投诉,是为安抚顾客才出的公告,上面的身份证信息是假的,告示也没有贴出来过。倘若真是如此,不仅伤害了前员工,也欺骗了顾客。假话终究是假话,不是骗顾客,就是骗员工。总结起来,似乎就剩一个“骗”字了。不仅法律意识有问题,企业管理文化或也成问题。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员工离职后,门店擅自公开员工的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如果公开其给予的开除拉黑处分,并在社会范围传播,造成员工社会评价降低,还涉嫌侵犯员工的名誉权。
霸王茶姬涉事门店对离职员工的公示行为,存在满满的恶意,不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将员工拉入“黑名单”,公司需要证明员工具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等劳动者存在重大过错的情形。否则,公司如果不正当设置用工条件,明显超出用工自主权范围,构成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侵害。企业将前员工纳入“黑名单”后,如果还进一步对外公开传播此信息,同时构成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多项权利的侵犯。
霸王茶姬在2024年迅速扩张规模,创始人张俊杰喊出,2024年的目标是,中国区销售额超过星巴克中国。与经营层面的业绩相比,门店如此管理,略显粗放,管理者权力意识不能大于法律意识。如果管理层无视法律滥用权力,不仅会损害员工利益,也会损害顾客利益,进而损害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
善待员工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员工不是企业的挣钱机器,更不是企业的对立者,以敌意对待离职员工,如何换来在职员工归心?员工离职可能有各种原因,其中可能也有对企业不满意而投出的不信任票。有的企业因为善待员工屡获好评,这样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极大的竞争优势。相反,企业如果对员工都吃相难看,对顾客想必也难以做到真正尊重,那样只会丢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