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玛丽-若泽·佩雷克和特迪·里内共同点燃了巴黎奥运会的主火炬塔,这场耗时近4小时的开幕式在大雨中落下帷幕。或许人们依旧沉浸在此前如同刺客信条一般勇闯法国的鬼魅倩影,或许人们还在疑惑点燃主火炬塔的究竟为什么不是齐达内、毛瑞斯莫,甚至是西班牙的纳达尔或美国的赛琳娜·威廉姆斯。
但一切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玛丽-若泽·佩雷克和特迪·里内共同点燃巴黎奥运会的主火炬塔 图据IC photo
因为自从1896年现代奥运会开始以来,百余年的历史中,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巴黎终于打破了传统的体育场限制,将开幕式搬到了城市中心。从今天开始,体育场方圆之间不再能够圈定想象的边界,在时间与空间上,人类的艺术总算能够伴随着当代民众的欢呼,再一次闪耀出全新的光彩。
事实上,即便作为巴黎奥运会官方持证记者,红星新闻特派巴黎的记者也并未收到开幕式的门票,只能在外围寻找有关这场开幕式的踪迹。从上午11点出发到晚上11点回到驻地,整整半天的时间与近30000步的步数背后,是狂欢之后的耳鸣,与受到文化冲击之后久久难以平复的心灵共鸣。
当开幕式的垫片开始在塞纳河北岸的大屏幕上播放时,除了作为官方售票区域的10万名塞纳河沿岸观众的呐喊声之外,仍有20万左右的巴黎市民以及全球游客,来到塞纳河两岸尽可能靠近巡礼河道的区域,希望能够近距离观赏这场4年一遇的奥运开幕式,更希望能够有幸成为奥运百年历史首次城市开放空间举办开幕式的现场观众。
记者同样不例外。在下午3时做完与国内的连线直播后,记者便与同行的媒体同行极力寻找一个区域,能够哪怕更靠近河道1米,也能够拍出更加写实的照片,记录更真实的感受。
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图据IC photo
不幸的是,与其他无票的观众一样,记者也只能在硬质的隔离外,欣赏这场开幕式。但无论是在开幕式垫片法国人自嘲自己的地铁系统总是罢工,甚至因此将足球名宿齐达内关在了地铁之中;亦或是各个代表团的游船驶过面前的区域,都能够听到此起彼伏的欢呼呐喊;甚至于开幕式上每一首主歌与过渡音乐,都能够引起全场的合唱,从而让滴落的雨滴再度被震起。这样的开心,浸润在每一个面孔,无论白或黑;渗透在每一句呐喊,无论是“Allez”(法语加油)还是“Vamos”(西语加油);呈现在每一次鼓掌,无论急促或悠长。
塞纳河畔的观众席,观众陆续入场 图据视觉中国
从体育场搬出的奥运会开幕式,尽管让雨水透过顶棚,浇湿了每一个行人的发根,但环绕在体育场墙壁内的热情,能够绵延数公里,乃至随着点燃的主火炬塔升入空中,照亮更多的梦。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让体育场再也无法圈定想象的边界!
点燃的主火炬塔升入空中 图据视觉中国
这一刻,一言不合就走秀的“违和”都似乎可以被解释,但历史与现代从不被当下定义。法国人的浪漫根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如同他们在每一个入场代表团乘坐的游船经过自己所在的区域时都声嘶力竭地呐喊(当然除了男足世界杯决赛击败法国队的阿根廷队),他们也会在开幕式结束之后迅速从亢奋的情绪中走出,去街角仍在营业的精酿啤酒屋喝上一杯。
因为今天之于他们,不过又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罢了。
红星新闻记者 裴晗 发自法国巴黎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