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由于紧邻住宅区、靠近废品站,位于西藏拉萨市的拉鲁湿地十分脏乱,垃圾随处可见,沙化现象也比较严重;但随着近些年对拉鲁湿地的治理,它已然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
生态环境日益变好的同时,众多鸟类在此栖息,2009年,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来到拉鲁湿地,并在此安家,旺久等巡护员们都称其为“扎西”和“央宗”。据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拉姆次仁介绍,2023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拉鲁湿地保护区共有植物435种,鸟类167种,在湿地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
半年前,巡护员旺久和女儿在巡护拉鲁湿地的时候,捡了一只落单的幼鸟。因为幼鸟头顶、背上的羽毛都是黑色,为其取了个名叫“黑豆”,并将其喂养长大。现如今,每当旺久出门巡护的时候,“黑豆”都要跟在他的身后。
今年45岁的旺久,巡护拉鲁湿地已经17年,他每天拿着一把钳子、一个麻袋在3公里的巡护路段上往返,随时将垃圾捡起,以保证湿地的干净整洁;到了冬天,为了确保湿地内的鸟有过冬的粮食,还会每天定点投喂,“到了投喂点,轻声呼唤,它们就过来了,它们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可爱,给我们湿地也带来了许多生机。”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球海拔最高
选择在拉鲁湿地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
9月初,拉萨市城边,一片宽阔的水面被各种植物所覆盖。秋风过,芦苇随风摇曳,时而惊起一群鸟,飞翔一会儿,又被淹没在无边的草丛里。一条环形的步道沿着水面边缘向远处延伸,路上不时走过几名游客,然后消失在道路尽头。
这里是被誉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作为湿地的巡护员,旺久已经在此工作了17年,与50余名同事一起,守护着这一片来之不易的高原湿地。
“2007年,我辞去原本的保安工作,来到拉鲁湿地成为了一名巡护员。我记得在对拉鲁湿地进行治理前,也就是大概三十年前,这里垃圾随处可见,沙化现象也很严重,如果任由它自由发展下去,或许这一片湿地就会彻底消失。”旺久告诉记者。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员旺久
值得庆幸的是,1995年,拉鲁湿地获批为拉萨市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自此成立。自那之后,先后三次保护工程一改拉鲁湿地原本面貌,不仅环境条件大幅改善,动植物数量也急剧增多。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拉姆次仁介绍道,2023年,在约12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共统计出植物435种,鸟类167种,并且在湿地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
17年巡护
物种数量增多就是其守护的意义
数据的背后,是旺久这样的巡护员以及众多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湿地的巡护路线很长,我只负责其中约3公里长的部分,如今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拿着钳子、麻袋,沿着巡护步道捡垃圾,巡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冬天到了,水面的草枯了,一点就着,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防火。”旺久说。
▲游客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
在3公里的路上一走就是17年,旺久却说并不感觉孤独,“因为我能明显感觉到,湿地的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在增多,每天和它们见面,它们就像是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旺久站在巡护步道上,看着远处的湿地,由衷感慨道,“以前这里的鸟很少,而现在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来了,其中有两只黑颈鹤,我们给他们取了两个名字,叫‘扎西’和‘央宗’,而这也是我们两名巡护员的名字。”
“扎西”和“央宗”其实已经是旺久的老朋友了,“2009年,我们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了这两只黑颈鹤,此前从未出现过,只记得当时非常高兴,感受到了自己守护的真正意义。”旺久说。
植物种类数量增多,鸟类数量也随之增长,但到了冬天百草枯萎的时候,鸟类觅食开始变得十分困难。为了留住这一群来之不易的“朋友”,旺久化身成为饲养员,每天到固定投喂点,为鸟儿带去粮食。“一般是从9月中下旬开始投喂,一天平均要喂3麻袋青稞。”旺久说,久而久之,巡护员与鸟的关系也变得十分密切,“一般到了之后,只要轻吹口哨,鸟儿听到召唤之后就会成群结队地飞过来。它们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特别可爱,我们守在这里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让这样的生机能够在这片湿地上延续下去。”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骨顶鸡
生活环境正在逐渐变好
未来还想继续守着湿地
旺久今年45岁,他的妻子同他一样,都是拉鲁湿地的一名巡护员,他们已经在这里守了半辈子,“我们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临近的住宅区、废品站搬迁了,垃圾越来越少;多个新建的沉沙池,彻底根除湿地沙化;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多种鸟类聚集于此……”旺久说,“未来,我们还想继续守在这里,让我们的下一代也感受到湿地恢复对整个拉萨市带来的变化!”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旺久有一个正在上二年级的女儿,每逢节假日,她总会跟随父母一起保护湿地。大约半年前,她在跟随父母巡护的过程中,偶遇了一只落单的幼鸟,四周寻找也没有找到幼鸟的父母,于是不到10岁的她肩负起了抚养幼鸟的责任。
“最开始就给它喂一些流食,后面逐渐长大后,就开始喂一些人吃的食物,比如糌粑、坚果之类的。”旺久说,由于幼鸟头顶和后背都为黑色,女儿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黑豆”。如今“黑豆”已经长大,但是它却已经将旺久一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每当旺久夫妇出去巡护的时候,它总喜欢跟在身后,摇摇摆摆像个小跟班。
由于长期跟着父母巡护,旺久的女儿已经认识了保护区内的大多数鸟类,“每当她叫出一种鸟类或者植物的名字时,我都非常自豪,因为这些动植物的出现,都离不开我们巡护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我希望今后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都能到湿地保护区,认识更多动植物!当这些动植物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逐渐变好。”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