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叙述者与文明的见证者。9月25日晚,“青春大讲堂·我和我的祖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举办。作为成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的任舸选择了三件重量级文物,为大家开启了一场探寻成都以及中国文明发展的博物馆奇妙夜。
任舸分享的第一件文物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这件来自两千多年前秦朝的文物,体型圆润、面露微笑,重达8.5吨,给人一种呆萌可爱的感觉,用四川话形容就叫“闷墩儿”。为什么古人要制造这样一头巨兽?任舸提到它与当时成都的自然环境和治水理念密切相关。
分享的第二件文物是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的织机模型,织机原理也被称为“二进制编程的计算机”。它可以同时调动上万根丝线,织出丰富的花纹和品类。这种先进的织造技术,也造就了蜀锦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分享的第三件文物是天府汉碑,也称为“巍巍大汉碑”。石碑记录了东汉时期两位蜀郡太守在文教方面的贡献,以及蜀郡手工业、农业的兴盛。任舸还提到成都的教育历史的发展中,文翁化蜀的故事,展现了蜀地文化之盛。
任舸通过对这三件文物的讲述,让大家看见文物之下一个立体的成都面貌。在文明教化与“水旱从人”的生态人文环境作用下,成都平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还见证了无数文化与科技的创新,经济繁荣,文风昌盛。从汉代的“列备五都”到唐代的“扬一益二”,成都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与全国各区域一起,为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文物记录历史,文明传承精神。成都正在建设博物馆之城,已有各类型博物馆196座。任舸向广大青少年发起邀请:“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感悟文化,共同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文 张莉萍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