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犯事,你们为什么抓我?”“你以为过了27年,事情就会消失,大家就会忘记吗?”这是民警在抓捕一名嫌疑人的对话。
近日,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通过线索研判,抓获了1名犯罪嫌疑人,该嫌疑人正是身负命案、潜逃了27年的向某。
嫌疑人向某到案现场。(警方供图)
案发:27年前,男子伤人致死后潜逃不知去向
据民警介绍,1997年,33岁的向某住在甘肃省兰州市。当年7月14日,向某应朋友的邀约,到歌舞厅玩耍。
血气方刚的青年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时,向某突然与服务员刘某发生了口角纠纷。
情绪失控下,向某拿起一旁的凳子砸向刘某。直到刘某倒地、失去意识后,向某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随后,他趁着场面混乱时逃离现场。
现场人员很快报了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及时将刘某送往医院,但刘某已没有生命体征。
事发当天,向某就已逃到外地。由于当时的办案条件有限,甘肃兰州警方多年来都没有找到向某,案件始终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甘肃公安机关将向某的信息列入在逃人员名单。
侦查:民警从一张老照片确定命案嫌疑人
今年8月初的一天,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周振兴像往常一样到办公室上班。他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查看网逃人员的相关信息。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两人的名字一模一样,这个长期在海口活动的向某,很可能就是甘肃一起命案嫌疑人向某。我们目前查不到海口向某的任何有关信息,所以要快速核实这个人的身份,但是不要打草惊蛇。”周振兴和同事进行分析研判。随后,民警们根据分工立即前往向某的居住地,对其社会关系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走访,民警了解到,这名与在逃人员同名同姓的男子在海口租房住,没有结婚,平时深居简出,不与外人社交,没有什么朋友,时常在半夜骑电动车出门。
“通过调查,我们没有发现向某的户籍信息,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痕迹。”周振兴说。
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民警们一致认为,“凭空出现”的向某并不简单,符合在逃人员的特征。
深度分析研判后,民警联系了甘肃警方对向某的身份进行核查,并拿到了向某以前的照片,进一步确定了向某的真实身份。
“虽然向某现在已经60岁了,但长相和原来的样貌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们一看照片就确定了他的身份。”周振兴说,民警确定了海口向姓男子就是身负命案潜逃27年的犯罪嫌疑人向某时,警方也锁定了他的活动轨迹。
侦破:逃来海南后不使用身份证白天不敢出门
警方查明,向某平时靠骑电动车拉客为生,但白天都在家休息,到了夜晚,甚至是深夜,才会到海口各娱乐场所门口拉客。
警方虽然掌握了这些信息,但向某行踪并不固定,所以民警们只能“守株待兔”。
8月23日3时许,在海口公安机关的布控下,办案民警经过近6个小时的蹲守,在美兰区某酒吧附近将正欲载人离开的向某抓获。
“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证。”“这些年你联系过你的家人吗?”被抓后,向某对于民警的突审,闭口不答,也不出示有关身份的相关证件。
“事情瞒了20多年了,你觉得你还能再瞒下去吗?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听到周振兴说出这句话,向某呆滞的脸上突然抖动了一下,随后脸上出现了释怀的表情,眼神中夹杂着后悔和失望。
最终,向某如实交代了他的真实身份和犯罪事实。
“我就是多年前在兰州失手将人打死的向某。这些年我白天不敢出门,不敢使用身份证,但是我其实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件事。我的名字时刻提醒着我,我是犯了错的人。”落网后,向某表示,他因为不敢自首,每天只敢在深夜出门,这些年过得非常累,早就过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被抓也是一种解脱。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向某对其在甘肃兰州故意伤人致死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向某已被移交至甘肃警方,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法治时报
作者: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