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来了!开始收谷子咯!”9月2日早上7点,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郭家祠村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伴随着一声声吆喝,数台收割机一齐出动,如同地龙入海,一百余亩的水稻迎来了丰收。
稻田金黄,稻谷飘香,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杆,在阳光下沉甸甸地闪着金光。站在田埂上远望,稻田被田埂分割成方方块块,在青山绿树映衬间,与周边的民居村舍共同构成一幅绚烂的田园画卷。
轰隆隆,轰隆隆……2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水稻,一茬茬水稻被卷入机械大口,收割、断穗、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半小时不到,满载而归的收割机驶向田边,脱粒的稻谷被倒入早已在路边等候的卡车,随即迅速运往烘干房。
“以前我们打谷子是人工打,费时又费力。现在都是全程机械化了,一百亩的水稻一天就打完了。”看着被装满的大卡车,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今年,是郭家祠村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丰收的第三年。以“党支部助耕+集体经济托管代耕”为模式,以群众土地入股、村集体联合社统一种植为方式,曾经的撂荒地、边角地,已经变成生态水稻种植的丰收地。
水稻不仅是农民们生活的希望,更是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有力见证。据郭家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润莉介绍,在基地水稻种植育秧、平田、开箱、插秧、管理和收割的过程中,充分吸纳村上剩余劳动力、留守妇女,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人均创收3000余元。“我们的大米后续还会上市出售,所得收入都将归村集体所有。”
卢平 红星新闻记者 逯望一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