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四川省将“取卵术”等13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凡四川省内参保人员,并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即可享受此项福利。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是做“试管婴儿”的必备步骤,这意味着,四川人做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辅助生殖项目,可以按比例报销了。
2022年,在成都市“两会”上,作为成都市政协委员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生殖中心主任吕群教授曾在提案中建议,“激励生育力,推进辅助生殖技术相关费用纳入医保。”
10月10日上午,吕群教授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吕群教授
问:提出上述建议的初衷是什么?
吕群: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是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积极措施。其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技术及其各种衍生技术。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临床运用最广泛。四川省已能开展辅助生殖的全套技术,这包含了被大家俗称的试管婴儿一、二、三代技术,能满足全省不孕不育患者的就医需求。
四川省人口众多,不孕患者生育需求量大。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四川省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位居全国第五位。根据四川省全员人口数据库显示,四川省常住人口中适龄妇女(20-50岁)2023年为1626.53万人,而据《柳叶刀》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不孕率达18.2%。按照18.2%计算,2023年,四川省适龄妇女不孕人口数约296.03万人,其中10%需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据此推算,四川省约有29.60万的不孕症患者有潜在辅助生殖技术就诊需求。
另外,不孕不育患者中,多为年轻人,经济负担重,而辅助生殖的花费较高,若医保给他们一些支持,他们的负担会减少一点。当时出于这个考虑,我提出提案。而在“三孩”政策背景下,也可以帮助不孕不育家庭通过医疗手段解决生育障碍,助力“三孩”政策落地。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此外,不孕不育的发病率持续在升高,据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者达5000万,患病率达12%-15%,约每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的困境。
问:请介绍一下此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医保的报销比例大概是多少?
吕群:此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辅助生殖项目共有13项,涵盖了常规技术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满足了80%以上辅助生殖需求。一个常规试管婴儿周期费用大约4万元,前期检查费用4000到5000元;进入周期以后,有用药的促排卵费用,几千到1万元左右;最后就是医保可以覆盖的这部分,要一两万元,如果2万元按照70%的比例报销,能报14000元。整体来说,可以从原来的4万元降低到现在的2万多元到3万元,降了1/3到一半。
问:四川医保覆盖的医疗机构数量及分布情况如何?
吕群:目前四川全省能够做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有28家,分布于全省21个地市,其中在成都的医疗机构比较多。
另外,截至目前,全省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达28家,其中,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机构28家、开展供精人工授精机构3家、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机构13家、开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机构5家;设置人类精子库1家。
问:辅助生殖技术适用于哪些人群?做试管婴儿应注意些什么?
吕群:辅助生殖技术主要针对不孕症患者,尤其是夫妻双方有性生活一年以上仍未能怀孕的。常见适应症包括输卵管问题、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明原因不孕症,以及排卵障碍等。在进行试管婴儿时,夫妻双方都需要到场,并完成一系列必要的检查,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平均需要三个月。
▲服务项目表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