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的角色与滚滚向前的时代一同演进,早已超越传统工业聚集地的范畴,竞争焦点也悄然从速度与规模的比拼,转向了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较量。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经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2万亿元。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核心”,产业园区该如何找准发展定位、精准发力?当传统产业园区试图跳出“空间只是载体”的怪圈,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时,园区运营商该如何转换思路“优系统、提能级”?
就此,红星新闻记者与金地威新产业成都公司总经理李漆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金地威新是一家专注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及招商运营管理的企业,在全球15座城市运营超38个特色园区,管理面积约380万平方米,连续3年在全国产城发展商综合实力中排名TOP3。
当前,新质生产力渗透于生产力各项要素中,正在贯穿制造业全流程,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李漆看来,园区经济具有集聚效应,“让生态链企业在具备经营保障要素的区域内集聚,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链条延补、技术溢出等效应,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何让生态链企业形成聚集?李漆给出一个关键词:定位。他解释,让产业园区摆脱传统运营思维,进化为适宜于企业创新的“培养皿”,“问题的关键是以企业持续发展经营和优化运营服务为考量起点,找准定位,跳出‘空间只是载体’的怪圈,要将园区经济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把产业运营当作根本,才能让企业更好成长。”
▲李漆
“从园区统筹整合规划、运营的角度,要破解园区传统产业同质化问题,前提是优化顶层定位逻辑。”李漆认为,园区的功能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传统园区只是形式上、物理上做到把企业聚集在一起,但破题的关键是,“通过清晰的产业园定位,涵盖了产业链、产品端、客群端的整体定位,让园区内的企业之间产生联系与合作,实现‘化学集聚及量变’,这才是园区运营真正的本质。”
以往谈园区发展,业内讨论更多的是“泛制造”“泛生产”等概念。李漆介绍,金地威新曾调研过全国各地上百个园区,发现不少园区的产业定位更多是讲产品和客群,未能站在产业生态链及企业经营需求的角度考虑园区发展定位,细分颗粒度非常模糊且方向单一,“发展定位模糊的园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换句话说,园区发展的要素,包括区域产业定位清晰、优化“软件”“硬件”配套等。比如,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支持、产业门类、准入标准以及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等。
专访中,李漆翻出金地威新产业去全球各大园区调研的照片资料介绍,从长三角上海张江科学城到珠三角深圳南山先进智造产业集群园区等,“我发现这些做得好的产业园区都有一个共性——产业发展定位清晰,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非常有‘烟火气’,并且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也就是‘镇园之宝’。”
具体来看,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吸引企业入驻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李漆指出,配套设施的完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硬件配套,这是园区发展的基础。硬件配套包括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生活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医疗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完善将极大地提升园区的宜居性和宜业性,“这让园区有了‘烟火气’,为吸引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温江智造园
其次,产业园区的运营中,“抓链主”企业是强化生态、推出“招牌菜”的关键一环。为此,园区需制定持续配套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宽松和优惠的经营环境。这些政策涵盖招商引资、企业经营扶持等方面,旨在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最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园区提供专业服务支持。从法律咨询、融资支持到市场开拓,园区应全方位助力企业解决各类发展难题。李漆指出,通过这些专业服务,园区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为园区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李漆以金地威新在成都武侯科创园的招商方式为例分析,在整个招引过程中,该园区注重推出“招牌菜”,即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微波射频、检验检测两个细分产业为主要特色项目,从“招商大模型”“精细化作战图”到“以商招商”“政企联动”“大数据”等方式招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有效延长补充了细分特色产业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让园区招商引资和做大特色产业同向而行。”
从先发城市经验看,无论是深圳南山先进智造产业集群,还是长三角苏州工业园等,它们既有“招牌菜”,也有“烟火气”的配套环境、政策等。成都也有同样的意识,园区综合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园区发展规模上限。因此,兼顾生产和生活的配套建设和兼顾当前和长远的要素保障,均被写进了园区发展的新方向当中。
“成都的产业布局、营商环境、政策支持等诸多要素,与园区的产业布局很契合,我们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赛道。”李漆介绍,目前金地威新已在成都三大区域(武侯、成华、温江)落子四个项目——金地威新·武侯科创园、金地威新·成华创新基地、金地威新·温江智造园以及与武侯国资平台武侯资本集团联合运营的武侯新质创谷项目。其中武侯科创园定位电子信息产业,“截至2023年底重新改造后园区整体出租率达到97.5%,产值15亿元左右,税收达6000余万元。”
▲成华创新基地
其中,金地威新·成华创新基地项目作为省、市两级重点项目,正在建成集工业机器人总部运营、研发设计、中试转化、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公园社区。李漆介绍,为园区做强“引进来”,实现产业聚集,“今年内,我们计划引进18家企业,包括2—3家链主企业,5—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2025年底,企业在成都自投及托管运营的产业园区面积规模将突破百万平方米。”李漆坦言,产业园区扮演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性发展极,发展要找准定位,引导资源和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提升园区运营综合实力等,才能让企业更好地“留下来”,发展起来。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