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0月19日消息,昨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下称“光伏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0.68元/W的成本已经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相关规定,中标合同必须是高于成本。协会呼吁,招标方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守法律规定,以设定最低限价、降低价格得分比重、提高服务和质量得分比重等方式,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就在本周一,光伏协会刚刚举行了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并引发市场热议。
0.68元/W是保证产品质量下的最低成本
光伏协会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目前价格已经腰斩。近一段时期以来,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行业企业普遍呼吁权威机构发布公允的组件成本,以供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
在上述文章中,光伏协会引述了招投标法相关规定,其中提到,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同时,按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
光伏协会认为,我国招投标制度一再确定,中标合同必须是高于成本。经汇总、统计、分析与整理,光伏协会测算出了2024年10月份的光伏组件成本。以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在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在不含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W。
上述文章还指出,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综上,我们认为,0.68元/W的成本,已经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光伏协会指出,光伏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销售价格需要高于全成本,企业才能可持续经营。“即便当前部分企业单纯组件制造和销售尚有微薄的毛利,也是建立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玻璃等重要原辅材料严重亏损的基础上,这种情形是不可持续的。”
针对上述低于成本中标,以及低于成本中标后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不能履约的行为,协会将予以关注,并考虑采取全行业通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等方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多家光伏企业出现亏损
光伏协会关注的低价投标中标情况并不鲜见。10月16日,国家电投分别公示了第一批光伏组件、逆变器中标结果,规模各为12.5GW,共14家企业中标,其中光伏组件环节协鑫中标规模最多,达到3.42GW。
据报道,此次中标低于0.68元/W的价格并非少数。例如,在P型双面标段,中标企业中,常州华耀光电、一道新能、锦州阳光的报价均低于0.68元/W;而在N型182双面与N型210双面标段,也不乏企业低价中标的情况,包括协鑫、华耀光电、晶澳、一道新能等的部分标段中标价均低于0.68元/W。
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主流企业。例如,隆基绿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2.4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1.8亿元;通威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1.2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32.7亿元;TCL中环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0.64亿元;晶澳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亿元。
针对光伏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给出了一项预测时间表,由于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企业缩减资本开支趋势明显,多个新投产能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生产,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经营困难。但不同环节产能出清速度有差别,硅料、电池、玻璃环节或率先实现。同时,部分领先企业当前现金储备仅能维持2—4个季度生产经营,2025年上半年有望出现产能退出,是产能出清的有效信号。
编辑 肖世清 综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