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云南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推向全国乃至全球。2024年12月大理印发《关于推进“旅居大理”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旅居大理焕新“出圈”,不仅是诗和远方,还让新大理人在这里爱上生活。
得益于交通的便利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更加自由和多元的生活方式,新型旅居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不仅只是养老人群,很多工作灵活的年轻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旅居群体。2024年《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20-40岁旅居者约占60%,越来越多年轻人体验旅居出行。半年以内出行时间旅居者约占90%以上,1个月和1-3个月旅居者占到63.8%,“候鸟型”旅居是当前市场主流。
2025年旅居热持续,旅居大理的多元化生活方式也将引领新风尚。
新大理人爱上“慢生活”
2024年,大理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首次突破1亿大关,旅游收入超1600亿元,千亿级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从“旅游”到“旅居”,目前长期旅居大理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约2万人、“新大理人”约30万人。
旅游是尽可能的欣赏和体验,而旅居则是放慢脚步,在另外一座城市,让自己的生活常态化。从习惯和固化的“计划和效率”中跳出来,去感受生活的另一面。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布莱恩·林登一家,自2008年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古镇定居至今。去过110个国家的林登觉得,最吸引他的就是当地的包容性。
苍山脚下的中和村,是远近闻名的“艺术旅居村”。原住村民仅有600余人的小村落,如今吸引了超过1000名长期旅居的“新大理人”。其中国内知名艺术家100余人,常驻艺术家21人,涵盖绘画、设计、影视、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
大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达33个,传统村落达162个,均位居云南省第一。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在历史沉淀和民族文化融合中包容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大理,成为了新型旅居时代中的热门旅居目的地、诗意栖居地。
图/赵渝
旅居大理的N种打开方式
在大理,分布着旅居八大业态——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康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文创旅居,有11个案例入选了“旅居云南典型案例”。
“中和村拥有温和的磁场,不同的艺术形态在这里生根发芽。”艺术家版画(笔名)在这个传统村落找到了生活的返璞归真,并定居了下来。中和村有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建设艺术家工坊。“遇上大理国际艺术展”“西南丝绸之路艺术集市”“大理钢琴艺术节”“火塘诗歌会”等艺术活动陆续在中和村举办,小小村落文化和艺术氛围满满。中和村是乡村旅居和艺术旅居结合的典范。
在大理的古城古镇里、洱海边、古村落中,选一家喜欢的特色民宿酒店,居住一段时间,调养身心、找灵感、搞创作,是很多人选择的康养旅居方式。国学体验、非遗游学、温泉疗养、瑜伽疗愈、书法画院、茶室品茗……等等增值服务,让“特而美”的民宿酒店以康养项目和产品留住了客人。
大理四季如诗如画、处处景色宜人,不论季节,不分时节,都很适合进行各项户外运动,体育旅居在大理也逐渐兴起。洱海中碧波扬帆,苍山上背包徒步……在大理,专业运动员和运动户外爱好者都可以遨游于青山绿水间、奔跑于蓝天白云下,感受运动的魅力。除了自然资源禀赋,还有专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大理已先后成功举办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大理国际马拉松赛等多项体育赛事。
图/大理州融媒体中心
图/@梓彤在大理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大理的新锐,不输大城市。
在咖啡店占领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之前,晒太阳、饮咖啡就已经是大理著名的生活方式之一。凭借极具辨识度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大理孕育出了一片繁荣的咖啡天地,这里已然是一座充满国际风情的“咖啡之城”。据统计,仅大理市区内,就有超过180家咖啡门店,而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栈更是多达1200余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大理咖啡文化的蓬勃生机。
近几年受中产追捧的自然教育和营地拓展,其实从10年前开始,大理就有了这样的儿童学校,在开展创新教育。洱海旁骑行、田野边画画、苍山植物探寻、非遗技艺体验……大理州以“研学+旅游”模式,打造了一批研学旅游实践基地,研学成为了大理文旅走俏产品。
图/大理州融媒体中心
现在的大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都精彩,各项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活动氛围浓厚。
远离都市,但大理依然灵敏地捕捉和吸收新生事物,让现代多元生活方式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度融合。
以苍山、洱海为幕布,大理记录和展示着城市移民、旅居人群对生活状态的不断探索,他们在多元包容的氛围中思考创作,体验着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高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