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更多“哪吒”?政协委员建议:从“闭门评选”转向“市场说话”

红星新闻 2025-02-28 18:33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哪吒2》,让国内外都看到了“成都造”的实力。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才优势,成都近年来还涌现出《万国觉醒》《王者荣耀》等多款百亿级全国性标杆案例,成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更多像‘哪吒’一样的现象级数字文创IP”。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联盟理事长、成都新飞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飞也针对如何将“爆款偶然”转化为“生态必然”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1740539154585790.jpg

▲刘鹏飞

“数字文创产业的竞争本质是生态体系的竞争。”经长期调研,他发现,支撑产业持续创新的初创团队仍面临生存压力大、资源获取难等核心问题。为此,他从资本、人才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思考。

“对于文创企业而言,资金是发展的瓶颈问题。”他建议重构资本生态,从“政府输血”转向“市场造血”。例如,设立50亿元数字文创政府母基金,要求子基金必须配置不低于30%的早期项目投资比例,对投资本地初创企业超500万元的社会资本给予20%风险补偿;再比如,试点“创作即确权”金融模式,允许团队以角色设定、世界观架构等数字资产作为抵押物,建立数字IP估值体系。

数字文创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核心是人才。刘鹏飞建议革新人才标准,从“唯学历论”转向“实战能力论”。具体来说,他建议成都可以增设“数字文创产业特聘专家”类别,对主导过流水超10亿元项目的制作人、获得国际奖项的技术骨干,直接认定为B类人才。再比如,参照广州“电竞青训基地”模式,在高校开设“学分置换工作室”,允许学生凭游戏上线、动画播放量等市场成果置换学分。

他还建议重塑评价体系,从“闭门评选”转向“市场说话”。例如,将Steam全球销量、TapTap评分、B站播放量等市场数据纳入《成都市重点文创项目评审标准》;建立“链主企业提名权”制度,允许链主企业每年直接推荐3-5个上下游团队进入市级扶持名单。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