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产业园区,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产业园区。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千亿级园区达到14个以上。具体而言:
成都将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支持双流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设立省级开发区。
实施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开展“镇园之宝”和企业梯次培优行动,鼓励企业“上规、上市、上榜、上云”,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5万家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
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构建完善园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高端产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创新生态体系,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0家以上。
实施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依法规范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实施尊商重商优环境攻坚,发布园区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变“企业跑腿”为“上门服务”。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制定“产业园区人才政策包”,积极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以产业园区“一子落”带动成都经济“全盘活”。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壮大县域经济。2025年,成都将实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共性+个性”支持政策,支持全国百强县增量进位。支持县市新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百亿主导产业攻坚行动。持续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市新城延伸,依托“蓉易学”平台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8个,加强跨县市、跨片区道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与县市新城结对联动发展,加快建设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支持县市新城有序承接中心城区生产制造、物流基地等功能外溢。壮大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以镇域“小精彩”助推全域“大发展”。
此外,成都还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健全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连线连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大农事体验等融合业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