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达,奔向春天!

红星新闻 2025-03-01 22:02

3月1日上午,春日暖阳映照着成都,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至此,成都市“两会时间”落下帷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新的蓝图令人充满期待,新的使命也让人感受到责任重大。

在密集的会议日程里,在议案提案建议的文字间,在联组会、代表团全体会议的互动中,代表委员们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梦想与脚步激荡交织。

“未来的事业版图更加清晰了”“等不及想要大干一场”“对城市的未来满满信心”……代表委员们的声音传递着发展的信号:肩负新使命,成都使命必达。

▲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图为代表们进行选举投票

▲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图为代表们表决议案

使命:

担重担、挑大梁、作示范

成都市两会期间,诞生于成都的一股“哪吒热”正席卷全国并出海“圈粉”。“哪吒热”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成都流量、成都机遇也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

在一些市人大代表看来,这正是成都向全国刷新城市名片的契机,以数字文创产业为代表的机遇,背后是成都产业实力和城市能级的进位。

“《哪吒之魔童闹海》被写入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案例,这是成都多年‘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的成果——文化造梦,科技圆梦。这种‘双螺旋创新’将会持续催生成都独有的新质生产力。”成都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经济委委员、之一资本合伙人谢卓霏表示,作为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我们将围绕科技和文化,持续关注和投资成都的前沿科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和复兴、公园城市里的田园生活等领域,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

▲成都市人大代表谢卓霏

成都机遇催生着事业舞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既承载着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先行探索使命,也肩负着建设“三中心一基地”、打造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责任。蛇年春节刚过,四川省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成都被寄予厚望。成都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目标、迅速行动,把该担的使命担起来、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在各行各业担重担、挑大梁、作示范,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北欧的三文鱼最快48小时就可以从捕捞地端上成都餐桌,正是反映出了成都航空产业链整合的效果。”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熊晓东认为,成都正向着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快速迈进。在他看来,成都不沿边、不靠海,加强航空枢纽建设成为了成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以战略为牵引,以开放为引领,成都将书写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成都市人大代表熊晓东

干劲:

打造更多新“IP”,培育几张“硬核”名片

春节期间,与“哪吒热”共同占据话题榜的还有杭州“六小龙”。机器人、AI、元宇宙、脑科学等前沿科创领域的探索,在全国掀起一股科技热潮,也带来了不小的启示。

——坚持向最好的学、敢于跟最强的比、勇于同最快的赛,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标兵在前,成都的企业家们鼓足干劲、明晰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成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选准行业赛道、做大产业集群、搞活企业主体、做强园区支撑。成都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向新而行瞄准大行业,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聚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新赛道,集成优势、集中发力,打造更多热点、燃点、爆点行业新“IP”,力争用几年时间培育出几张“硬核”名片。

例如低空经济赛道,就汇聚了代表委员们的“金点子”。

成都市人大代表、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艳表示,这个新兴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的比例太低,而且没有成网连片,这制约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王海艳建议成都市先行试点,对低空空域进行科学分类划设,如划分为管制区、监视区、报告区和灵活转换区,以实现全域覆盖、动态释放、灵活使用,为低空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都市人大代表王海艳

成都市人大代表、金堂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丽莎建议发展“低空经济+场景”。她建议引导企业探索“低空+”在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政务飞行等领域的业务可能性,推动产品、服务与下游市场有机融合。

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的园区,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借助资金投入和政策激励,能够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加速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进程,同时抢占产业发展新机遇。”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星达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行政总监薛晋川认为,这一举措在加速产业升级的同时还能孕育未来产业增长点,进而提高全市产业园区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在产业园区落地和产业化应用。

▲成都市人大代表薛晋川

当前的成都,每天诞生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小时产生8件专利授权、每分钟下线1.5万块集成电路,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最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亿亿次,669万各类人才、14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家中央科研机构在成都源源不断地创新创造。肩负新使命,以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城市动力活力,传递着成都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力度。

鼓舞:

政府实实在在的承诺和温度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犹如春风拂面,中央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让民营企业家们倍感振奋。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恰逢其时地给出了“成都方案”,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鲜明品牌,当好全市390多万户经营主体的“娘家人”。

两会现场,很多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委员们都被这句“娘家人”触动。

“对民营企业来说,真的就像找到了‘娘家’,找到了依靠和支撑!”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新伟笑着说。

▲成都市人大代表甘新伟

“‘娘家人’这三个字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也激发了我在2025年要大干一场的信心!”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新雅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延涛表示,“也正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和支持,遇到困难时总能及时给予帮助。我们企业在2024年实现了同比28%的增长。”

▲成都市人大代表杜延涛

“作为来自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我在参加两会后深受鼓舞。”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简阳市川力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小念说,去年年初,企业参加了成都组织的组团出海抢订单活动,远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谈合作、看展览、签订单,成功斩获俄罗斯客户的订单,“今年我们更要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参加组团出海抢订单活动,把‘成都造’带向世界!”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换取企业发展的信心,政策礼包的温度成就企业向前发展的愿景。

此刻,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间,蓉城大地正以拼的姿态、闯的劲头奏响奋斗序曲。新征程上的成都,信心满满,前景壮阔。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赵雨欣 王俊峰 颜雪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