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杭州天气晴好,正是露营的好时候。65岁的李阿姨也约上小姐妹,一起到野外赏春。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次还有意外的惊喜——露营地里长满了各种野菜。荠菜、马兰头、香椿、蕨菜……打小“长在田里”的她一下就认出来了,当即开始采摘。
一口春菜一口鲜,开心的李阿姨拎着塑料袋满载而归,回家洗干净后做了一桌子的“野菜宴”,芦蒿炒香干、清炒马兰头、香椿炒鸡蛋,道道都是杭州人饭桌上的美味。
然而,晚饭后不久,李阿姨突然腹痛不止,接着就开始腹泻,她赶紧吃了几颗止泻药,好歹腹泻是止住了。
到了第二天,李阿姨又出现了浮肿、尿少、腹胀等症状,前往附近医院检查,发现血肌酐已飙升至393μ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并被告知“肌酐可能无法恢复”。
“怎么一下子这么严重了?”李阿姨虽然有糖尿病史20多年,但素来血糖控制良好,心急如焚的她立刻转至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接诊医生根据化验资料判断,此次恶化极可能为急性损伤。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令人意外:急性草酸盐肾病!
接诊医生追问病史发现,李阿姨除了周末吃了挖来的野菜之外,还将马齿苋视为“长寿菜”,在自家菜园大量种植,常常拿来凉拌、炒菜。
这些野菜当中含有的草酸摄入后在体内日积月累,加上腹泻导致的脱水,最终诱发了“急性肾小管堵塞”,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
和李阿姨同样是“野菜爱好者”的潘大姐,也因类似症状被送至医院。潘大姐讲究“咬春”的习俗,自立春后常常每天一大早就穿梭在各个市场,搜寻刚上市的野菜来吃。
幸运的是,两人就医及时且程度较轻,经过治疗后,肾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医生说,草酸盐肾病(ON)是肾损伤的“隐形杀手”之一,常因伴随其他基础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而容易被忽视,病因包括:
草酸摄入过量:如长期食用高草酸食物。
草酸排泄减少:常见于炎症性肠病、长期服用减肥药(如奥利司他)或糖尿病患者。
很多食物富含草酸
做菜前别忘了这一步
草酸是很多蔬菜中都含有的一种抗营养成分,摄入过多的话,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影响骨骼健康,对胃肠道也不好,容易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腹痛、腹泻,更麻烦的是,进入血液中,还有形成肾结石的风险。
除了大家可能了解的蔬菜之外,这些食物也含有一定的草酸,只是含量要比蔬菜低很多,但也需引起重视,一次不能摄入太多。
蔬菜:菠菜、芥菜、空心菜、苋菜、茭白等
坚果:杏仁、腰果、花生、开心果等
水果:杨桃、黑莓、草莓、猕猴桃等
其他: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等
其中,马齿苋虽然被称为“长寿菜”,但也是“草酸大户”,草酸含量达到了1310毫克/每百克。因此,这些食物都不能长期食用,而且吃之前一定要焯水!
如何减少草酸对身体的危害
焯水能让草酸含量大大降低,体内摄入少量草酸,可以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和肾脏的过滤作用得到处理和排泄,不用太担心,想要减少体内草酸,可以试试这样做。
1.保证饮水量
喝足够的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消除尿液中草酸盐过量的风险,还能大大减少肾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2.消耗体内过量的草酸
草酸在体内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6,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当增加点维生素B6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鸡肉等。
3.少吃或不吃高草酸食物
限制自己的草酸摄入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选择相对比较安全的低草酸蔬菜如白菜、芦笋、西兰花、黄瓜、青椒、蘑菇、洋葱、西葫芦等。
另外要注意,不要采摘靠近污染源的野菜,矿厂区附近、公路路边、农田周围及污染河道等处的野菜,往往重金属含量超标。
有些野菜性苦,可沸水焯熟,再清水浸泡后食用。一些野菜虽无毒,由于生长环境具有不确定因素,不可长期大量食用,避免引发中毒。
对于不认识或者辨识不清楚的野菜,不要采挖。一些有毒野草与野菜长相相似,辨识不清,采摘误食后也会引起中毒。
如果有长期食用野菜或保健品的习惯,并出现浮肿、尿少、乏力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检查肾功能(血肌酐、尿草酸等)。草酸盐肾病早期干预可逆,拖延不治有导致肾衰竭的可能。
来源:橙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