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创新场景清单发布:以国资场景创新“破题”,让场景成为成都发展的“创新IP”

红星新闻 2025-03-11 19:18

如何让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3月11日下午,一场以“创新驱动•场景赋能”为主题的成都国资国企专场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举行。

在昨天(3月10日)的成都市首场应用场景发布活动上,首批发布2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清单。按照市场景创新工作统一部署,作为成都第二场、国资国企首场场景创新发布会,本次活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首试首用,涵盖了人工智能、文旅消费、城市治理、金融服务等多个热门领域。首批发布48个创新应用场景清单,以“小切口”带动“大场景”,推动构建“需求导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场景提供方、企业将如何响应?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活动现场

从“资源持有者”跃升为“生态构建者”

“加个微信,我们主攻人工智能领域,可以深入沟通。”距离下午开会还有15分钟,部分成都市属国企、民营企业、商协会代表等已陆续入场。有人分享自己的项目,也有人聊起项目建设需要的技术资源,一场“供需对接会”提前开聊。

现场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首试首用。据了解,这次发布的48个创新应用场景都是当下的热门赛道,涵盖人工智能、文旅消费、城市治理、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成都国资国企正在通过“场景示范+持续开放”模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成都文旅集团聚焦文旅消费场景,释放出“基于AI模型的锦江夜游智能导游”“川西竹海景区适老化智能装备”“西岭雪山滑雪无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合作机遇;成都轨道集团基于安全韧性提升,不断探索诸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鹰眼”“地铁保护区无人机智能巡检”“车站智能客服机器人”等创新的应用场景。

“我们这次发布的地下综合管廊场景,希望更多科技型企业与我们共同探讨解决行业痛点。”城投数智集团副总经理袁野表示,也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场景平台的搭建,“把我们从传统甲乙方关系变成产业合伙人关系。”

▲城投数智集团副总经理袁野

成都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从投资赋能、科技创新角度,提出深化“科技+资本+场景”协同创新,以助力全市产业发展增长提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成都主动为之,深度参与的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迭代验证环境的试验场,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供需对接将为这座城市未来整体的产业升级探索到更多可靠的“支点”,这些转型举措的背后,是成都国资国企从“资源持有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跃升。

“场景应用将帮助我们打开市场需求”

想要拿下这些领域的应用场景,也需要有硬核技术支撑。

“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用科技手段改善居民出行停车难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表示,“在今天发布的场景清单上,我们看到了智慧交通领域的场景,这与我们的技术非常契合。期待在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写字楼等场景,通过我们的AI无人智能泊车、高速室内导航到车位等技术,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便利。”

▲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

另一边,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对现场提到的智能家居、巡检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兴趣。他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场景的需求很大。”

邓世海坦言,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以及AI技术赋能,机器人只会越来越“聪明”,他说:“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方向。以前我们很少了解国有企业需求,但通过今天这样的场景发布,更多的场景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打开市场需求。”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建立了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并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立“场景创新部”,组建专业力量进行实体化办公,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探索“需求牵引技术、技术赋能产业”的闭环生态,统筹全市场景创新谋划、挖掘、打造工作,建立了分领域、分行业、分区域的场景创新清单发布机制。

谈及接下来成都市的场景创新重点,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市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市场景创新工作力量深入行业一线挖掘场景需求,联合产业链部门打磨凝练场景,有效解决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 

对此,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为市场主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开辟更多全新应用场景,持续释放一系列场景清单与机会清单,提速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国资场景创新‘破题’,让场景成为城市发展的‘创新IP’。”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