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赛道激战正酣,从业者们如何从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2025火锅产业发展论坛”日前在成都举行。多位行业大咖深入解析了火锅赛道的发展趋势,为从业者带来更多破局思路。
据了解,火锅行业进入高度内卷的发展阶段,火锅从业者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残酷的角逐中突围?能否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已成为当下很多火锅品牌重要的发展课题。在“2025火锅产业发展论坛”现场汇聚了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季季红火锅创始人、总裁周弘,刘一手品牌创始人刘梅,大龙燚火锅创始人柳鸷等诸多业内大咖,通过独立演讲、报告发布、圆桌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启了一场场思维碰撞。
“2024年是中餐出海冲刺年,而2025年则是供应链出海元年。”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现场分享了他对供应链出海的看法,并建议供应链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把握住时机。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红餐产业研究院出品的《火锅产业发展报告2025》,指出火锅的市场规模仍在继续增长,依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为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但供给端,门店数的绝对水平比去年的绝对水平要低一些,这也意味着供给端进入了剧烈的洗牌阶段。
红餐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经理劳华辉指出,在洗牌阶段,火锅企业要存活下来,获得增长,最核心的一点是跟上市场趋势。“求新、求鲜、追求性价比、重视体验”是火锅赛道未来的四大发展趋势:“不管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最后还是能力层面的比拼,包括产品研发、供应链支撑、对消费者的洞察、成本控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会联合不同的群体,尝试做不同模型的门店,适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大龙燚火锅创始人柳鸷在现场称,去年大龙燚将广州一家10年老店进行改造,从门店装修到食材溯源,都围绕“山野”“旷野”主题进行调整,门店的年轻客群明显提升。大龙燚的球迷主题店经过改造后门店营业额提升了超过30%,复购率也更高。柳鸷透露,大龙燚计划在成都复制一家山野风门店,同时大龙燚黑金店也将于4月初开业。(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