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举行。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主要承载地,成都高新区在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发力。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政策支持牵引方面,成都高新区即将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每年将发布1亿元算力券、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1亿元模型扶持资金,给予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的企业最高3000万元的补助。
▲发布会现场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采用“政策支持牵引+中试平台熟化+领军人才聚集+基金助推发展+机会清单给场景+专业园区引聚”的组合拳,为人工智能产业“造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介绍,关于领军人才聚集方面,在即将出台的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中,将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出台《成都高新区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人工智能类人才)目录》,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基金助推发展方面,成都高新区已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储备总规模超70亿元子基金;机会清单给场景方面,成都高新区已累计发布两批场景城市机会清单,涉及434条供需机会清单,累计2亿元场景城市机会释放给中小科技型企业;专业园区引聚方面,成都高新区在新川创新科技园着力打造诸葛空间,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并将打造机器人公园,聚焦场景应用需求,推动机器人进入工业制造、社区养老、商业零售、农业采摘、学校医院等工作场景。
据了解,去年11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已启动申报,人工智能被放在首位,对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补助。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50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其中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截至2025年1月,72个深度合成算法完成备案,目前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中试平台熟化方面,成都高新区已形成覆盖机器人研发、测试、生产全链条的中试服务体系,已建成中试平台72个,覆盖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机器人等领域,帮助企业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落地具身人形机器人的中试熟化产线,预计实现20台/年的中试生产能力,提升人形机器人性能指标。”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