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早上8点,卓玛和往常一样来到了警务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处理医院医患人员报警求助、摸排辖区群众情况、维护每日锅庄秩序……做完这些工作,通常已经晚上9点了!”卓玛一边整理工作记录,一边对记者说。
卓玛所在的警务室,叫“卓玛警务室”“‘卓玛’在藏语里是‘女子’的意思,顾名思义,警务室8名成员都是女性,成立于2018年,成立至今,我们实现了辖区刑事案件‘零发生’!”卓玛说。
8名女警察组成的警务室,究竟何以使得刑事案件“零发生”?卓玛说:“我们只是通过温柔执法、细致关怀,和辖区的居民处成了朋友,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想起我们!”
8名汉藏双语女警
5分钟内到达警情一线
卓玛警务室,是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城关派出所三个警务室之一,辖区共有居民5500余户、16000余人。辖区内的阿坝州人民医院与警务室仅相隔一条马路,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一家三甲医院,每年到医院就医的医患人员超过30万人次;此外,学校、居民聚集,使得该片区频繁出现语言不通引起的矛盾纠纷。
42岁的卓玛是警务室第一批成员,警务室以“卓玛”为名,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名字叫卓玛,‘卓玛’在藏语里是‘女子’的意思,考虑到辖区警情特点,2018年马尔康市公安局抽调8名女警,组成卓玛警务室。”卓玛告诉记者。
3月7日上午8点,清晨的马尔康,空气中还携带着几分冬日的余寒,街边的早餐铺,冒出阵阵白烟。卓玛和同事们一起,早早来到警务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与警务室仅隔一条街的阿坝州人民医院,也开始忙碌起来,卓玛带着两名同事,走进医院例行巡查,不时有病人家属拿着病历单,找卓玛等人咨询。安多藏语、嘉绒藏语、汉语随意切换,她们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解答疑惑。
“医院患者来自四川、甘肃、青海等地,以藏族人民为主,各地的藏语有所不同,加上少部分牧区来的群众不懂汉语,所以医院经常发生沟通不畅引起的矛盾纠纷。”卓玛说,“而我们警务室的8名女警,都能使用多种藏语进行沟通,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矛盾纠纷。”
对此,医院保卫科科长张勇也表示,卓玛警务室的存在确实让医院减轻了很多负担,给医院与患者之间搭建了新的沟通桥梁,“虽然我们医院也有汉藏双语翻译工作者,但是随着医院入住人员激增,依然会出现沟通不到位引发的矛盾。”张勇说,“尤其是春节过后,住院病人已经从年前的200余人增长至500余人,医患矛盾也随之增多,每每遇到这类问题,我们都会直接跟警务室打电话,她们5分钟之内就能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7年刑事案件“零发生”
“关键在于温柔执法、细致关怀”
卓玛警务室成立7年来,8名女警用双脚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时,也用她们的细致入微的温柔执法,让这片土地持续稳定和谐。“这7年来,我们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生’!”卓玛说。
泽朗斯满来卓玛警务室工作不到半年,她说:“这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们平时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很专业,但是很需要耐心与细心。”说着,她想起了前不久在日常巡逻过程中发现的一名试图轻生的男子,“当时巡逻过程中路过辖区内的一座桥,看到有一个男子已经翻过了栏杆,试图轻生。”
情况紧急,泽朗斯满一边给领导汇报,一边尝试与该男子沟通,“起初他很抗拒,我们只能先跟他聊一些家常分散他的注意力,并告诉他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泽朗斯满说,“可能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他逐渐对我们敞开心扉,他因为遭遇电信诈骗,想不通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最后在我们的持续劝阻之下,他才解开心结。”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居住在卓玛警务室辖区的藏族阿妈杨中木初,已70岁高龄,独自照顾三个孙儿孙女,生活极其不易。阿妈不通汉语、没有文化,不了解当地入学政策,二孙女小孙女上小学的事情让阿妈格外发愁。“我们在摸排群众的过程中发现了她家的情况,于是主动为其备齐相关手续资料,办理居住证,解决两孙女上学的问题。”卓玛说,由于阿妈家庭困难,后来卓玛警务室的女警们还经常到阿妈家中,了解其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作为卓玛警务室的老员工,卓玛说:“我们的工作其实无非就是处理医院医患人员报警求助、摸排辖区群众情况、维护每日锅庄秩序……这个过程中,可能是我们的细心、耐心加上温柔的处理方式,让群众都认可我们,相互之间处成了朋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起我们,最终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