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成都籍建筑大师刘家琨斩获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成都的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成了刘家琨作品的养分,其代表作西村大院和东郊记忆,又和城市融为一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创意让城市更灵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刘家琨从成都走向世界,我们看到了无数人才与成都相互成就、双向奔赴的缩影。透过个体的成功,正是成都这座创新创造之城用无限想象为城市重构肌理血脉、为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2009年,成都将红光电子管厂厂区旧址交由成都传媒集团活化利用,建设改造为文创园区。园区特别聘请建筑师刘家琨任项目总设计师。
西村大院
历史文化最优美的韵脚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瑰丽的自然景观,这里传唱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诞生了中国著名的绘画流派黄筌画派,拥有“自古诗人例到蜀”的美誉,是历代书法家、画家、诗人等艺术家创作的圣地。出身于成都、成名于成都的刘家琨,深受成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他的作品始终与成都的城市文化基因紧密相连。
2015年建成的西村大院是刘家琨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的巨型综合体充分汲取天府农耕文化的精髓,将川西民居“院坝”格局放大重构,建筑中间犹如天井的巨大绿地空间彰显出成都包容开放,穿斗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了传统营造技艺与工业美学的时空对话,点缀其间的屋顶集市、露天剧场、竹林、茶馆、火锅店,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升腾着成都的市井繁华,演绎着成都市民的幸福生活。
东郊记忆
建筑艺术狂想曲上灵动的音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因建筑之美而广受赞誉。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成都锦江宾馆、大邑刘氏庄园等建筑成功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当代艺术馆、图书馆荣获2024年度美国建筑大师奖文化建筑类别最高奖……这些建筑古今相映、美轮美奂,奏响了成都建筑艺术的狂想曲。而刘家琨设计改造的成都东郊记忆,便是这首狂想曲中最为灵动、跳脱的一个音符。
坐落于成华区的东郊记忆,其前身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刘家琨在保留原址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植入艺术展览、文创集市、数字艺术装置等,打造时空折叠的艺术空间,将破旧的工业厂房变换为流露着现代气质的时尚街区,以蝶变的方式定格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让东郊记忆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2025年春节,这里8天总客流量超60万人。
创新创造之城
艺术人才在这里成就梦想
创新创造,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从3000年前,古蜀先民将太阳与神鸟熔铸成黄金图腾,到先秦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从竹、水、田、院和谐相融的川西林盘,到霓虹璀璨、赛博朋克的城市界面……成都的创新创造无处不在,其孕育出的丰厚创意土壤不仅滋养了刘家琨这样的建筑大师,更是吸引了艺术家、作家、电影人、策展人等共创梦想。
从蓝顶艺术区到玉林咖啡馆群落,成都的创意网络渗透于街巷之间,聚集了周春芽、何多苓、翟永明等一大批艺术家。当前,成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更加普惠精准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创意人才、艺术人才选择成都、扎根成都、圆梦成都,共同谱写“少不入川”向“少必入川”转变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