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后怕,如果不是这次偶然检查,后果不堪设想。”李女士感慨道。
近日,李女士在陪同丈夫就诊时,因一次偶然的检查,意外查出肺结节,经进一步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
妻子陪丈夫就诊
自己却意外确诊肺癌
前段时间,李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因手指关节处痛风发作,疼痛难忍,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就诊。
医生建议王先生做尿酸检测和关节超声检查,在等待间隙,李女士和丈夫随口提起自己近期偶尔干咳的情况,丈夫提出让她也做个CT,“顺便查一下,图个安心。”
这一查,查出了大问题,肺部CT提示,李女士的肺部有一个1.3cm×1.2cm的磨玻璃结节,边缘模糊,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岳光查看肺部CT后高度怀疑是早期肺癌,建议李女士进一步检查。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临床讨论分析,吴医生认为,李女士的肺部小结节首先考虑为早期肺癌,建议尽早行微创手术治疗。“别担心,发现得早,病灶较小且未出现转移,通过手术切除后治愈率较高。”面对不知所措的夫妻二人,吴医生安慰道。
很快,李女士入院,由吴岳光主刀,接受了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手术,创口仅2cm,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李女士恢复很快,三天便出院回家。
吴岳光介绍,与传统三孔术式不同,单孔胸腔镜仅通过一个2cm切口即可完成观察与操作,既完整切除病灶,又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这不仅是切口数量的减少,更是对精准外科的极致追求。”吴岳光强调,该技术需要主刀医生掌握特殊的单孔手术操作技巧,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精细解剖。
52岁刘女士因左下肺结节位置深,手术难度大,多家医院建议其切除整个左肺下叶。但刘女士右肺多年前已部分切除,若接受该方案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吴岳光团队创新采用“CT薄层平扫+三维重建”技术,精准定位结节位于第九、第十肺段交界处,最终实施单孔胸腔镜下“亚段切除术”,仅切除病变的两个肺段,成功把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术后次日刘女士就下床活动,实现了快速康复。
肺结节≠肺癌
70%肺结节都是良性
“肺结节简单地理解,其实就是肺里出现了不该有的硬疙瘩。”吴岳光介绍,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肺部出现创伤炎症或被病菌感染、长期吸烟、长期从事通风条件差以及多粉尘的工作、肺部原发性肿瘤都有可能导致肺结节。
那肺结节就一定是肺癌吗?吴岳光表示,70%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的,随着CT普及,肺结节检出率已达80%-90%,通过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医生能够判断其大致的性质,只有大概10%-20%的肺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像李女士这种具有恶性特征的结节,早期干预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但是如果出现结节持续生长,结节边缘呈分叶状、毛刺状改变恶性可能性大,结节越大(直径>8mm)、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越多,那么恶性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吴岳光介绍,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如果发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主动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吴岳光提醒,年龄≥40岁且吸烟≥20包/年(如每天1包吸20年);长期接触二手烟、油烟、石棉等致癌物;有肺癌家族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纤维化这几类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肺部CT检查。
来源:橙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