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草原保护修复主题发布会。会上,内蒙古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将再用2025年一年左右时间集中攻坚,使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基本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内蒙古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
武国庆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治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和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一年多来,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试点先行,为全区推开提供典型经验。2024年选取17个旗县开展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探索出规模化集中养殖、区域性冷季异地代养、饲草料中央厨房建设等十种有效分流模式,试点旗县分流超载牲畜376.9万羊单位,草畜平衡指数从23.9%降到10%以下。
二是聚焦重点环节,健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长效机制。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在全国率先将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管理权限从农牧部门调整到林草部门,实现事权和责任相统一。建立健全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农牧民履行义务挂钩机制,对1279户违规放牧的农牧民扣发补奖资金456.96万余元。推动建立上下贯通的林草执法机构,在林草资源富集的旗县农牧业执法大队下设林草执法中队,已经组建旗县林草执法中队46个、恢复基层林草工作站79个。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1.1587亿元支持草原网格化监管工作,加强草原网格员队伍建设。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两巡一检”工作,2024年查处违规放牧案件14864起、罚款4428万余元,休牧期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5.92个百分点,禁牧区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草原超载过牧预警面积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56%、同比提高0.56个百分点。
三是整体谋篇布局,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在充分吸纳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再用2025年一年左右时间集中攻坚,通过因地制宜疏解超载牲畜、全面提高草原监管水平和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等措施,使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基本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当前,内蒙古草原已经进入不少于45天的‘带薪休假’休牧期,超载牲畜正在进行有效分流,饲草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农牧民科学养牧、保护草原的观念也在不断增强。”武国庆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编辑 潘莉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