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刚结束加班的成都白领李琳(化名)打开外卖APP,熟练勾选“养生晚安茶+零卡果冻”的套餐,这个固定动作已经成为她结束加班的仪式。白天用冰美式狂打“鸡血”,晚上靠养生茶养胃助眠,这种“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矛盾,是一些当代中国都市人的生活写照。
这些现象背后,是当代都市人面临的困境:健康意识在觉醒,但健康行动却总是被快节奏的生活所阻碍。3月28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盒马正式发布《健康无需“负重前行”:当代都市“碌”人的轻健康觉醒》洞察报告。《报告》数据显示,47%的消费者认为健康生活需要“有钱有闲,能够保持规律运动的都市人仅占少数”。
《健康无需“负重前行”:当代都市“碌”人的轻健康觉醒》洞察报告
与此同时,盒马有机用户年增长12%的成绩单,却打破了“健康=苦行”的刻板认知。面对都市人健康焦虑与时间稀缺的双重困境,盒马如何通过商品创新,成为“无痛养生”健康趋势下的破局者?
都市“碌”人的养生需求:碎片化、低门槛
当代都市人的健康管理,早已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简单命题。基于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报告》将都市“碌”人划分为四类典型群体——朋克加班人、高敏感症候群、懒系减肥族、成分洁癖族。他们既是健康焦虑的“重灾区”,也是推动“轻健康”浪潮的核心力量。
朋克加班人是“外卖重灾区”,这群人日均点外卖2次以上,工位久坐超8小时,主要靠零食和咖啡“续命”,却常常在深夜为高油盐饮食懊悔。“我的运动计划经常被各种电话会议搅黄,基本没有成片的时间用来健身,最多去公司楼下走两圈。”在天府五街上班的程序员李浩(化名)坦言。
报告数据显示,53%的加班族因午餐选择少被迫重复点单,45%明知外卖不健康却别无他选。更有趣的是,他们中86%收藏过健身视频,但年均运动次数不足10次。
高敏感症候群是情绪过载的“多巴胺负债者”,他们深夜刷手机“找补自由”、工位囤积各种减压玩具,或者靠购物缓解焦虑。“每天睡前,我都要刷半小时购物APP。”王薇(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消费记录,过去一个月,她购买了含缬草根的睡眠喷雾、香茅精油扩香器和标注"低GI值"的零食饼干,“虽然知道可能没用,但下单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变健康了”。
报告数据显示,这类人群91%受失眠困扰,37%尝试用夜间运动“累到睡着”,反而加剧生物钟紊乱。他们的健康困境不仅是身体损耗,更是情绪过载:56%因压力暴饮暴食,48%陷入“想改变却无力行动”的恶性循环。
“收藏夹躺满减肥攻略,健身卡用三次就吃灰”是懒系减肥族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懒系减肥族中46%因缺乏动力放弃运动,23%因极端节食引发胃痛。一位网友自嘲:“每次啃沙拉都像完成KPI,结果夜宵一顿烧烤全白费。”这种“又卷又废”的摆烂状态,本质是对传统健康管理高门槛的反抗。
此外,成分洁癖族是配料表“侦探”,他们购物必查反式脂肪酸,纠结于每100克的钠含量,却在信息过载中陷入选择瘫痪。报告指出,90%的“成分党”关注配料表,但73%曾掉入“零糖却高脂”的陷阱。更隐性的是,48%因筛选商品消耗过多时间,反而挤压了本可用于运动或睡眠的精力。
《报告》中四类人群看似迥异,却指向同一趋势:当健康管理成为“奢侈品”,都市人开始用“轻量化”对抗焦虑。放弃“必须运动1小时”的执念,接受“逛超市20分钟=消耗50大卡”;用20元健康餐替代轻食店高价沙拉,让养生不再依赖财力;工位绿植与低GI零食同步缓解身体压力与情绪内耗。
这种碎片化、低门槛、身心平衡的的轻健康理念,正在重构都市人的生活优先级——与其追求完美,不如让健康“像呼吸一样自然”。
需求+供应链+场景
打造“千人千面”的健康解决方案
面对都市人的健康诉求,盒马以“商品力”为核心,通过“需求-场景-解决方案”的三位一体创新,将健康管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选择。
通过细分人群定制,盒马对不同客群的需求进行了精准“狙击”:针对外卖依赖与时间稀缺的朋克加班人,盒马推出了“20元快手健康餐”,如即食鸡胸肉沙拉棒、低脂魔芋面等商品,价格也下沉至外卖区间,复购率达42%。“午休只有20分钟,用微波炉叮一份三明治卷,热量减半还管饱。”程序员李浩表示。
为帮助成分洁癖族精准决策,盒马上线如“零添加”“低盐低GI”等“33个健康标签,商品页直接标注适用场景(如“加班充能”“助眠轻食”)。数据显示,标签商品GMV同比增长89%,用户决策时长缩短30%。
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盒马推出了如工位“减压产品”、“低GI宵夜”等创新性的产品。盒中包含鲜切花、毛绒玩具、香薰等商品。“客户突然改需求时,捏两下玩具比喝奶茶还解压。”王薇表示。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都市“碌”人们也能实现在工位上进行简单的身心放松。深夜场景的“低GI宵夜专区”则销售如全麦面包、无糖坚果酱等商品,复购率高。
同时,盒马还充分利用AI与数据驱动,推动健康管理“无脑化”:通过算法分析用户订单,AI营养师将为消费者动态推荐个性化套餐;化身健康界的Deepseek,在盒马“健康生活频道”,可以一键获取盒马最新健康食品,了解最新健康趋势,学习科学的饮食搭配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食谱。
此外,盒马还推崇“逛超市20分钟=消耗50大卡”等轻量化健身观念,用生活化场景替代健身执念。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就能轻松实现一定的运动量,打破了传统健身需要专门场地和大量时间的误区。
盒马的大健康突围经验,为行业勾勒出一套轻健康时代的商品力创新公式:痛点洞察+供应链敏捷度+场景化教育。这套公式的本质,是将健康从“正确但困难”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简单而具象的选择。以“20元快手健康餐”为例,从洞察加班族的痛点,到上线魔芋面、即食沙拉棒等商品,盒马仅用15天便完成研发测试,而传统商超平均需要3个月。这种“敏捷”能力,让盒马得以在健康赛道持续卡位新需求。
“轻健康的本质是消费平权——让健康不再依赖毅力或财力,而是成为可轻松获取的基础服务。”CBNData分析师的评价,揭示了盒马模式的深层价值:从单一的产品售卖,升级为生活方式的系统性赋能。据商务部预测,中国生命健康产业2030年规模将达16万亿元,其中轻量化、可持续的健康产品占比将持续扩大,健康消费的未来正朝着轻量化、个性化、日常化的方向加速演进。
杨昕雨 红星新闻记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