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4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爆破事业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冯叔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4日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公开资料显示,冯叔瑜,1924年6月生,四川省邻水县人,194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学院攻读工程爆破技术专业,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55年11月冯叔瑜回国,任铁道部工程总局工程师,1958年调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负责创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爆破研究室并任爆破研究室主任。
冯叔瑜(青年时期)
其中,在攀枝花钢铁公司的狮子山,冯叔瑜参与了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万吨级炸药的大爆破工程;在广州黄埔港航道疏浚的水下爆破工程中,冯叔瑜创建了一套水下爆破的施工工艺和爆破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1958年,三峡水利爆破组成立,冯叔瑜任秘书。面对这一前无古人,也毫无世界经验可循的巨大工程,冯叔瑜带领爆破组,在湖北宜昌周围的山区,选择了几十个试验场,进行了18次定向爆破筑坝的试验研究。虽然三峡大坝直到几十年后才开始修建,但冯叔瑜默默耕耘积累的这些丰富实验数据,直到今天,仍然成为中国水电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1994年,三峡大坝正式开始动工兴建。为了实现三峡水域的通航,必须在三峡的山体上,人工修建一条深度为50米,可供船只上下通行的船闸。经充分考量,冯叔瑜创造性地采用了深孔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在3年多的时间里,一场场不同规模、不同深度的爆破,出现在了三峡施工的山体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冯叔瑜院士,一路走好!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