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87193亿元、占西部的30.3%,工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6%……2025年3月24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万亿元台阶,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97项改革措施联动实施,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在成渝地区的重要布局,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工行)五年来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深化协同机制、服务重点项目、推进全方位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深化银政合作 双城联动促共赢
川渝两地,一衣带水,血脉相连。2024年以来,四川工行积极推进银政签约,分别与资阳、泸州、德阳等地相关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川渝两地、毗邻市、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不仅如此,四川工行还通过高层会商、持续走访等形式,不断深化银政合作,全面加强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分别与省市场监督局、省文旅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部门就相关领域深化合作。
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内“首个”跨省域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工行川渝高竹新区支行正式投入运营,致力打造社银合作的“样板间”,目前已成为川渝高竹新区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四川工行配合四川省社保局制定了“川渝社银合作”新模式,通过工行智能终端独家提供川渝两地社保服务,实现20项高频服务事项无差别、无障碍跨省通办。
这边厢,协同签约;那边厢,活水浇灌。五年来,四川工行建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清单”,以清单促合作、谋发展,以真金白银实现项目融资落地。
大渡河上的双江口水电站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超过360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超80亿千瓦时,可满足数百万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万吨。
2025年2月,四川工行又给项目方发放了1.3亿元建设资金。工行成都东大支行相关人士介绍,2015年6月以来,工行就持续在为双江口水电站项目提供账户结算、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投放贷款超11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四川工行对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累计授信超1100亿元,贷款余额近270亿元。
筑牢基础建设 千亿融资构筑立体网络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五年来,在交通领域,重大项目密集落子,内畅外联的互联互通网络日渐清晰。
2021年,成都、重庆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域中欧班列合作,统一使用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实现价格、规模、政策的协同共进。近年来,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成渝中线、渝西等高铁建设提速,川渝间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已达21条。
作为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金融主力军,四川工行深度融入"交通强省"战略,连续五年保持交通行业融资增量超200亿元。截至2024年末,交通行业融资余额超2200亿元,较年初新增近300亿元。
在“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川工行展现硬核担当,已完成审批成渝中线高铁项目110亿、成南达万高铁项目80亿元。为西渝高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服务西渝高铁上下游供应商62户;成功上线“资金流向监管信息系统”,提升了建设资金监管的合规性、有效性。
在公路领域,四川工行持续发力。牵头承贷成渝高速扩容项目银团贷款100亿元,成南高速扩容项目60亿元,成功获得西昭高速、乐西高速等13个重大项目银团牵头行资格,创历史新高,其中成安渝高速40亿元单笔贷款刷新四川分行历史纪录。2025年3月27日,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内江段全面开工,标志着这条连接川渝的“黄金通道”进入提速升级新阶段。“我们已投放2.5亿元前期贷款,并与项目方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还储备了60亿元额度,随时可满足企业建设资金之需。”工行成都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2024年四川工行交通领域贷款投放655亿元,铁路、机场、运输行业融资增量创历史新高,助力四川基本建成“三环十二射多联”高速公路网。
在机场航空领域,四川工行重点把握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和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积极参与省内机场项目的建设,完成机场类项目贷款审批金额近60亿元,高效的支持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机场工程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共唱“双城记” 川渝协同促产业发展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9次提及“协同”,并多次提及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两地产业合作愈发频繁,产业协同已成为新亮点。
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出自川渝;全国每7台汽车中有1台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两地装备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超4100家,协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2024年,“川渝造”氢能重卡昂首迈入商用阶段,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跃上新台阶。
携手瞄准新赛道,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未来产业。2024年12月,重庆梁平至四川达州、绵阳北川的川渝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以及“重庆至广安”红色旅游低空线路开通。
随着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成都市双核联动联建持续深入,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领域投资建设明显提速。2024年,成渝共建重点项目300个,比上年增加52个;完成投资520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2%。
四川工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定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计划,聚焦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金融赋能成渝区域高质量发展。截至24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8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突破100亿元。针对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推出专项授信方案,为该软件集群企业授信超40亿元,11户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成渝要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四川工行将持续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联合行动,聚焦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深化与工行重庆分行的横向联动,全面服务川渝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服务“五个互联互通”,深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杨斌(图片由工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