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远景村的田地里,看到58岁的农民侯长润正忙着给麦田施农家肥。黝黑的粪肥撒入松软的泥土,他笑着说:“以前用化肥,地越种越板结;现在施粪肥,土壤像‘发了酵’,小麦亩产比往年多收100多斤!”这是旺苍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带来的喜人变化——曾经让人头疼的畜禽粪污,如今成了土地的“香饽饽”,串起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黄金链”。
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后,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沼液,施用还田,是实现种养结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经过处理后的粪肥既可以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有力促进化肥农药减量,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2021年,四川省正式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旺苍县成为全省24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
效益蝶变: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
旺苍县地多、肥多,年产生畜禽粪污百万吨以上,具有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粪污乱堆乱放不仅污染环境,还让养殖户和村民矛盾频发。“夏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横流,邻居见面都要吵架。”木门镇龙山村茶农石义良的话,道出了曾经的困境。
与此同时,长期依赖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如何破解养殖污染与土壤退化双重难题?旺苍县抓住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契机,以粪肥就地还田为核心,拉开了农业“绿色革命”的大幕。
“以前我们长期单一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性化或者碱性化,使土壤越来越板结坚硬,自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后,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松软了,肥力持久后劲儿足,种的庄稼产量比用单一施用化肥更高。而且还节约了化肥投入。”侯长润一边施农家肥一边说。
“粪肥堆沤发酵后是天然的有机肥,既能治污又能肥田,关键是要打通‘收集—处理—还田’全链条。”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永红介绍,该县从2021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整个项目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创新推行三大模式:通过“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转运还田,解决规模化处理难题;依托“养殖户+种植户”堆沤还田,构建农户内部小循环;借助“养殖户+有机肥企业+种植基地”商品有机肥还田,推动产业化利用,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如今,在旺苍县的广袤田野上,粪污不再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包袱”,而是成为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通过创新模式、技术支撑和不懈努力,旺苍县成功让粪污“足不出户”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技术革新:小粪肥融入大循环
在旺苍县木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方田塝黄茶产业园里竖着一块监测牌,记录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减量数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旺苍县共完成粪肥还田面积近40万亩,化肥用量亩均减少1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项目实施前明显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将粪污变成粪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助力了旺苍县乡村振兴。
“以前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无处堆放、无法利用,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周边的邻居都有意见。”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义良说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赞不绝口,“自2021年起参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该合作社对接5家中大型养殖场,对接307户种植农户,服务面积3000余亩。合作社对养殖场产生的沼液收集转运,通过沼液池和管道输送到田间,均匀喷洒至茶园,还田过程均利用智能化手段控制和管理,解决了让我们头疼的大问题。”
“通过粪肥还田,茶园亩均减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茶叶产量增加5%~10%,增加了土壤肥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每斤鲜叶收购价涨了2元,去年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可谓一举多得。同时给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增收样板’,极大地促进了茶农增收致富。”石义良说道。
据了解,2024年该县共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万亩,其中养殖户+种植户堆沤还田模式5.155万亩,养殖户+有机肥企业+种植基地的商品有机肥还田模式4.09万亩,茶果(粮经)—沼—畜还田模式0.755万亩,辐射带动30万亩粪肥还田,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23家,处理固体粪肥24万余吨、液体粪肥8.4万立方米。更令人欣喜的是,该县探索形成了种养循环“政府补一点、养殖企业出一点、种植农户掏一点、服务组织赚一点”的“四点”利益联结机制,让种养两端从“被动治污”变为“主动参与”。
生态优先:田间吹起“绿色风”
“现在当地猪舍都是全封闭式管理、全自动喂料、全自动环境控制、全漏缝地面清粪,‘五星’标准的全封闭猪舍里,全自动清粪设备正在作业,粪污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发酵池。不仅环境干净了,卖粪肥还能增收,一吨处理好的干粪能卖40元,2024年我们固体粪肥处理量就达4000余吨,液体粪肥处理量8400立方米,去年光这一项就收入16万元,同时养殖企业节约了粪污处理费10万余元。”广元市天道牧野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艳的笑容,折射出产业观念的转变。
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旺苍县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项目区布设了5个长期定位监测点、15个效果监测点实时追踪土壤质量变化,9个田间试验点、60户农户施肥调查点,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160人次,不断探索最佳的粪肥还田方式和最佳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让“有机肥替代化肥”更好地助力农民增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旺苍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系统抓好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治理,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绿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加快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科学施用,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种养适配、生态循环,不少新型职业农民将施用有机肥当成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田间地头劲吹“绿色风”,让有机肥成为土地的“营养餐”,全力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村民致富增添“绿色动能”。
“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产粪—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这条闭环产业链正在旺苍县延伸拓展。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表示,下一步,该县将聚焦“高效种养业转型”,培育更多像石义良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粪肥还田从“试点”走向“全域”,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的旺苍田野,有机肥替代化肥渐成风尚,粪污资源化利用蔚然成景。这场始于“治污”的探索,正演变为一场重塑农业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当粪肥成为土地的“营养餐”,当循环成为产业的“新引擎”,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旺苍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