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蔬”换“书”、有奖竞猜、农耕文化科普……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成都多家“菜市书屋”热闹非凡,居民、摊主以及背着书包的小读者们汇聚其中,在琳琅满目的蔬果之间,共赴一场温暖的阅读盛宴。
菜市场,是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温度所在。而如今,在成都,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菜市场中悄然多出一抹“书香”。在一家家菜市书屋里,市民可以在买菜之余驻足阅读,摊主的孩子们有了写作业、看绘本的安静角落,邻里之间也因共同的阅读兴趣多了交流与陪伴。
三瓦窑社区益民菜市书屋
据了解,成都市目前有独立建设的菜市书屋70家,并通过资源统筹的方式,将菜市场附近300米内的259个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纳入阅读服务体系,在全市329家农贸市场构建起具有“烟火气”和“书香气”的“菜市书屋”阅读场景。
在世界读书日,这些菜市书屋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全民阅读”从书房走进菜市,让文化的种子在城市最具烟火气的角落悄然生根发芽。
蔬果旁的读书角,菜市场里的“文化赶集”
4月23日清晨,三瓦窑社区的益民菜市书屋门外早已围满人群。几辆由红白相间的花车改装而成的阅读点,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有人翻阅书籍,有人忙着答题兑换蔬菜——只需认真阅读几页书,回答几个问题,就能获得一张“蔬菜兑换卡”,这是这家菜市书屋推出的“以书换蔬”活动,让读书也能收获“果实”。
市民回答问题,获得“蔬菜兑换卡”
这家菜市场是成都首批“菜市书屋”的建设点之一,从外观来看,它和大多数菜市场一样,但再往里走,隐藏在一处便民理发铺的后面,便是这家菜市的书屋。
店长介绍,这间小书屋原本是一个承载党建文化展示功能的“五心驿站”,后来经市场改造,从10平米扩建到18平米,也从一开始只提供理发、缝纫等服务,到如今能提供阅读、充电、雨伞租赁等惠民服务。
三瓦窑社区益民菜市书屋里,附近居民正在举手积极回答问题
另一边,在武侯区铁佛社区的兰庭集农贸市场里,菜市书屋正在举行图书交换活动。“这本《平凡的世界》陪伴我十年,今天我想让它遇见新主人。”退休教师李女士郑重地将书递给工作人员。现场人头攒动,一本本《百年孤独》《城南旧事》在志愿者的登记册上被认真记录。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共有87本书籍通过“以书换书”的方式开启新旅程。
读者们正在贴上留言
这家菜市书屋前的海报上贴满了市民的留言,比如“如果你也曾为《活着》里的福贵落泪,请在这本书里与我隔空击掌”,这些饱含情感的留言,让这张空白海报变成了“会说话的杂志”。
九江农贸市场菜市书屋,也正在举行图书漂流活动,有趣的是,居民们可用闲置书籍兑换绿植盆栽。居民张女士用一本历史读物换回一盆绿萝后感慨:“书和植物都会‘生长’,希望它们在新家继续传递价值。”
市民用闲置书籍交换绿植
“我们希望能通过阅读打破人际隔阂,并激活居民阅读的热情。”九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流动书车进小区等活动,让书香真正成为社区共建共享的纽带。
烟火书香间,文化正悄然发芽
记者从成都市文明办了解到,建设菜市书屋的初衷,源于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一些农贸市场经营商户的低龄子女,在放学后以及假期时,由于家中无人照料,只能在摊位上陪伴父母,从而缺少阅读、学习的空间。
于是,自2023年9月起,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推进“菜市书屋”建设,以“嵌入式书屋”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如今,在成都的一家家菜市书屋里,既有整洁书架、舒适灯光,也配有桌椅供人小憩,成为了菜市一隅的文化灯塔。
一家菜市书屋的捐书角
今日,在高新区石墙菜市书屋“菜市书屋”里,工作人员组织了一场面向儿童的“烟火书香”主题活动。据工作人员介绍,书屋结合菜市的环境特点,精选了《奶奶的菜园》《一园青菜成了精》等贴近生活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在图文互动中认识蔬菜、理解劳动的意义。
“胡萝卜为什么长在土里?”“辣椒为什么会辣?”孩子们的问题与现场摊主的知识互相激荡,童趣十足。他们在附近摊主的指导下触摸西红柿、观察芹菜叶子、分辨豆角种类,并通过简单游戏学习称重和算账。最后,孩子们还化身“小记者”,采访书屋管理员与菜摊摊主,记录下阅读与生活交织的瞬间。
“将阅读融入生活场景,是这次活动的初衷。”石墙菜市书屋负责人说,这既可以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学会观察社会。
孩子们化身“小记者”采访摊主
菜市书屋的文化功能不仅止于今日。在锦江区静远路便民服务中心菜市书屋,便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书籍日常维护、学习辅导等服务,构建起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前女儿在铺子里写作业,现在她每天放学和周末都可以到书屋安静地做作业,有大学生志愿者给她辅导功课,还经常参加书屋组织的各种公益课堂和读书活动。书屋真的帮了我们夫妇一个大忙。”菜市水族店的老板娘邓女士表示。
金牛区益民菜市跃进店菜市书屋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我们的文明+"主题活动
让阅读成为成都日常
书香与烟火的故事,正在成都遍地开花。隐藏在菜市场一隅的菜市书屋,像是一份送给市民的文化惊喜。它不喧哗、不高冷,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把阅读变成一件“顺路可为”的日常。
成都,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书店之都”称号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林林总总的书店同火锅、茶馆一样多。“菜市书屋”作为这张文化名片的新面孔,正在为“书香成都”注入更温暖、更市井、更接地气的表达。它不需要高大的门头,却传递出最温暖的文化力量。
记者从成都市文明办了解到,2024年菜市书屋举办各类活动780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20余万,超过150万人次的市民群众走进菜市书屋。
大邑县在菜市书屋开展“书香伴童行,悦读绽光芒”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活动
据介绍,在运营维护方面,一部分菜市书屋由街道、社区通过申请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进行建设运营;一部分菜市书屋由市属国有企业益民菜市集团建设和运营;还有一部分菜市书屋由热心的市场运营方自愿拿出铺面建设,市场商户自荐担任“店长”参与日常管理;还有的依托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常年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进行运营。
比如益民菜市蓓蕾社区店,这家由旧药房改造而来的书屋,既保留了“菜市场原生态”,还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运营,实现了社区空间的“活化利用”;双流区多家菜市书屋则通过推荐、自荐等方式招募“主理人”、志愿者参与书屋日常维护管理,每个书屋、每个月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4场,以此提升菜市书屋的活跃度;郫都区郫筒南街菜市书屋的“每日阅读‘半小时’”则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书屋向市民开放了自由阅读区域,方便大家借阅书籍,阅读满30分钟的市民可以获赠精选书籍……
郫都区郫筒南街菜市书屋正在开展朗读活动
文化,不一定在高楼之上,也可以在菜摊之间缓缓流淌。书香与烟火气的融合,正让“全民阅读”在成都这座城市以最朴素却最真实的方式落地开花。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