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制造业人才专业能力的捉襟见肘与美国成年人技能的缺失正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据环球时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4月13日报道,卡托研究所去年8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有高达八成的美国人认为让更多美国人从事制造业对美国有好处,但只有两成的人愿意亲自去工厂打螺丝。这一矛盾,或许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制造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资料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连线》杂志4月14日文章《为什么对大多数小企业来说不可能在美国制造产品》称,美国企业并非没有尝试过本土制造。许多美国企业主表示,当他们试图在本土开展制造业时遇到各种挑战,成本更高、原材料采购困难、缺乏劳动力等。
报道称,最近几周,美国企业主一直疲于应付对华关税,难以为企业未来做规划。受访的十几位企业主,包括时尚品牌、床垫制造商等都作出相同表态:中国制造业仍是世界的黄金标准,无论关税有多高,都极难将有关生产转移到新地区。
康奈尔大学副教授伊莱·弗里德曼称,中国工人往往专注于在同一行业工作数十年,这意味着他们更熟练、更专业。中国工厂可更迅速地调整生产适应客户需求变化。
一家拼图游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凯茜·麦克德莫特称,她曾尝试找到可生产其公司产品的美国企业,尽管本土制造商报价是她支付给中国供应商的3倍,仍无法达到中企的生产标准。
有企业不得不聘请中国人才去美国指导生产。一家手袋公司创始人瓦卡雷拉表示,若尝试将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她还需聘请中国人才来帮助确保正确安装生产线。
美企尤其是美国小微企业偏爱中国制造商的另一原因是有机会小批量生产。制作亚克力钥匙扣的艺术家梅丽莎称,她能向中国供应商一次仅订购3件,“对设计款来说,这真是太棒了。”
据环球时报援引《经济学人》4月12日报道,在美国,“有太多成年人对生活常识一窍不通”,甚至催生了“怎么当大人”课程的出现。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社区学院,“成年人101”课程兴起了六年,从零开始教学生缝纫、换轮胎、报税等“成人必修课”,吸引来上课的学生年龄跨度大,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
文章认为,“成年人”课程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美国年轻人实践技能的缺失,特别是经营家庭、人际关系和金钱管理这三个方面。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综合环球时报、环球网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