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数今年消博会最吸睛的展区,首次开设的“新消费科技展区”绝对榜上有名。在这里,最新上市的机器狗、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多型号低空飞行器等尖端产品琳琅满目,构建出极具科幻感的未来图景。
宇树机器人展区 观众与机器人互动
科技消费已不再是概念和想象,科幻片里的机器人正走入现实中为人类生活助力。红星资本局在走访消博会时发现,一些科技企业带来的展品不仅实现了量产,同时还面向消费级用户,也在逐步突破成本壁垒。
科技消费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热潮
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设备……一系列科技消费品在今年消博会现场得到追捧。
据消博会消费科技展区负责人介绍,今年消博会新消费科技展区总面积较上届扩大30%,并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专区,成为AI等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的重要平台。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此前商务部表示,2025年将升级商品消费,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今年2月的国常会上,也提到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科技+消费”正在深刻改变消费市场和用户体验。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当前,科技消费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热潮,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产品消费可能迎来快速增长。万联证券认为,“人工智能+消费”是培育新型消费的重要抓手,能够催生出创新消费产品和创新业态。尤其是在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机器人等端侧AI产品,有望带来高规模、高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今年伴随DeepSeek的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的亮相,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再次汇集了全球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如果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一个可供居民直接消费的商品,将有助于推动科技消费带来新增长点。
“像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我相信都会带来巨大市场,尽管可能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来逐步实现,但现在看他们直接拉升消费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赵晋平认为,科技消费的前景非常可观,“我们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假如一个产品能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它的市场就相当于乘以了14亿倍。这带来市场规模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赵晋平认为,这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来生产出一些能够受到普遍欢迎的产品,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适合的落地场景有助于科技产品走向消费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找到适合的落地场景才能更好走向消费。高科技附加的产品如何能在大众当中普适且受欢迎,是企业必须思考的命题。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目前已在家居设计、电商、连锁商业、文博展览、广告营销等千行百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同时还打造了群核空间智能平台,为具身智能、AR/VR等企业提供“虚拟空间”训练场景。
群核科技副总裁汤锡峰告诉红星资本局,群核科技的场景拓展就是围绕本身技术底座和产品体系去做的,上述这两个方向也是他们拓展AI+的边界。
“目前机器人还比较缺乏的是训练场景,在空间感知和理解上比较弱,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提供训练。”汤锡峰告诉红星资本局,十余年的产业积累让群核科技已经积淀了超过3.6亿个3D模型素材和庞大的室内场景可交互三维数据集,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AIGC去模拟任何一个空间场景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训练,无需再建真实场景。
“相当于给机器人建了一所虚拟学校,让它在里面‘打怪升级’,学到本领以后去真实场景去做验证和服务。”
而在家居这个场景下,汤锡峰介绍了他们新推出的AI智能设计平台,它能够在5分钟内快速生成一套个性化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能直接给到家居企业,自动转化为用于制造的生产数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AI智能设计提速,减少了原来传统设计的繁琐重复步骤,让设计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专注理解用户,专注于灵感和创意,提升设计生产力。”
但汤锡峰也强调,AI并非要彻底取代人,而是用来增强人现在的行为和场景,增强人类的知识面。“AI技术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多模态CAD大模型的研究在全球业内都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在场景边界探索上,主要看技术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应用就逐步跟上,同时用产业需求倒逼研发,形成一个用商业养活技术,技术创造价值的螺旋上升模式。”
电影《流浪地球2》中赋予人类超力量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傲鲨智能,此次也在消博会上亮相。“我们参与拍摄,也是希望让大家知道这些不只停留在科幻概念里,而是已经走到现实中了。体验之前科普是非常重要的。”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表示。
傲鲨智能产品展示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傲鲨智能就发布了千元级外骨骼新品。张华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AI产品落地的“时间窗口”已到:从企业来讲,技术和成本壁垒都有很大突破,外界对AI和机器人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步公司产品会更多走到社区、景区让大家体验。
科技产品如何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张华认为,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够快速有场景的,不是去寻找场景,而是场景倒推产品不断去迭代。
他介绍,傲鲨智能最早涉猎医疗场景,特别是针对B端的工业场景。C端的尝试则放在了科技赋能养老方面,比如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人行走或辅助护工搬运。“我们在上海各个养老服务中心已经给老人做体验式的使用,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用户调研’,前后验证了一年多,老人体验后也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张华强调,产品必须要同步老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设想。
“科技消费能落地最主要还是产品一定要贴近用户。同时科技产品的属性、智能化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一定不要复杂化。”张华说,“把复杂的问题交给工程师,把简单的问题交给用户,一定要让用户的体验感特别好,这样老百姓对于科技属性的产品接受度才会特别高。”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摄影报道
编辑 肖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