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和5月21日
因谐音“我爱你”
被不少情侣赋予特殊含义
成为新人领证、情侣
约会的重要日子
成都市民政局数据显示
截至5月20日17时30分
当天成都市已办理
结婚登记5082对
甜蜜氛围已在街头拉满
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从金饰、鲜花,到精致餐饮,近两日,成都掀起了“浪漫经济”热潮,有金店在5月20日当日销售额达数十万,多家餐厅更是出现了大排长龙、预订爆满的盛况;有鲜花店表示提前进货的一千多支红玫瑰在一天内销售一空,订单量是日常的10倍。
有金店日销售额达数十万元
“打金”成为新潮流
5月20日、5月21日前后,多家品牌金店推出与浪漫元素相关的新品,成都不少金店如周大福、中国黄金等迎来客流高峰。
记者走访看到,上午11点左右,位于春熙路商圈的老铺黄金已经迎来了不少选购金饰的顾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520”“521”等特殊节日的到来,“玫瑰花窗”等包含浪漫元素的产品成为了不少顾客购买、送礼的首选。
“今天是5月21日,也是小满,是中国的传统节气,寓意‘小得盈满’,特别浪漫,又有诗意。所以今天趁有空,来金店为老婆选购一款项链,准备晚上回去给她一个惊喜。”成都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骑行爱好者,也因骑行而结缘,“就在昨天,我们还沿着网上很火的成都爱心骑行路线骑了4个小时,完成了‘闭环’,也寓意圆圆满满。”
周大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最近金价较高,但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减,“从5月16日到5月20日,我们推出了20克以下克减30元、20克以上克减60元、爆品克减60元的优惠,消费者前来购买戒指、手串的都有,其中故宫联名款金饰比较火。总体来说,昨天一共卖出了几十万的销售额。”
除了购买成品金饰,用旧金“打金”(手工定制金饰),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社交媒体上,“打金体验”“自制金饰”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和金铺售卖固定款式的成品首饰不同,现在很多年轻人更追求个性化、定制化,因此选择自行打金。打金的手工费相对来说也更低一些,例如手镯每克手工费在10元~30元不等,具有性价比。”成都金匠·黄金加工负责人刘川南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尤其是情人节、‘520’这种特殊的节日,拿着金条、金豆和旧首饰前来打金的年轻人相比平时会更多,能多10%~20%左右。”
提前上线套餐的成都餐饮商户数增长340%
有鲜花店一天卖了上千支玫瑰
除了黄金消费,成都市场也迎来了“甜蜜商机”,其中精致餐饮和鲜花消费成为了“520”“521”的主力。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成都用户提前通过美团App、大众点评App预订5月20日餐厅的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0%,“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消费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其中,一些餐饮门店还通过线上平台推出了浪漫套餐,在增加消费确定性的同时,帮助门店提前把握需求、提升订单。”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团平台上,提前一周上线“520”主题套餐的成都餐饮商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40%。
记者从餐饮连锁品牌烤匠了解到,据初步统计,5月20日当天其成都门店的就餐人数约为2.5万人次,较上周二(5月13日)1.5万人次的就餐人数上涨了67%。其中5月20日的门店预订量也有所攀升,相较平时的预订量增加了1.5倍,创近期的客流量峰值。
“节日两天的晚餐时段客流最为集中,基本都要排队等待半小时到一小时。”位于春熙路群光广场的烤匠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情侣、夫妻的占比显著提高,还有不少人拿着鲜花、提着蛋糕前来,仪式感十足。”
“昨天门店几乎‘爆满’,有的顾客为了5月20日,甚至提前半个月来预约。”而绘空中花园西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迎接5月20日、5月21日等特殊节日,餐厅还特别推出了限定浪漫双人餐,“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送上一束玫瑰,是情侣之间表达爱意最直接的方式,除了餐饮,鲜花市场同样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次为了迎接节日,我们提前进货了12箱鲜花,其中有一千多支红玫瑰,红玫瑰几乎都在5月20日当日卖完了。其中用99朵红玫瑰组成的花束,既好看,又有着长长久久的寓意,最受欢迎。”花美意鲜花店负责人祝女士告诉记者,5月20日当天一共卖了100多单,销售额达到平时的10倍,“一直从凌晨的5点忙到晚上12点,而我们相比于其他的鲜花店,都已经算打烊比较早的了。”
“近年来,鲜花市场的风向标也随着影视剧和社交媒体的热点而改变,比如,刘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爆火时,黄玫瑰特别受到消费者欢迎,还有多巴胺色系、宫崎骏风格、美伢花束等等,都是消费者曾经喜欢的热门款式。”祝女士说。
“我们店里卖得比较好的是粉色系玫瑰,一般都是顾客来图定制,主要通过大众点评、小红书等渠道预约。”白桃花艺负责人李荣玲一边包花一边说,“这两天是消费者订花的高峰期,订单量大约是平时的5倍,我们一共进货了粉白玫瑰100多扎,一扎有20支,5月20日当天都不够卖,还补了货。除此之外,我们还请了七八个兼职的工作人员,做线上客服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