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治沙还能造航煤!让地沟油“飞”上天之后,川企将研究目标投向油莎豆

红星新闻 2025-05-15 20:01

一颗油莎豆,即将成为生物航煤最新的原料提取物。其作用与“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大致相同。

这是四川金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尚环保”)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这项技术还在实验阶段,待技术成熟后,将为生物航煤原料提取增加品类。”该公司国际贸易部副总叶皓认为,当前国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是一片蓝海,“随着技术、政策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大幅度提高生物燃料在国内民航航班的加注量。”

油莎豆、地沟油、餐厨废油等,如何助力飞机翱翔蓝天?四川为何是生物航煤最大原料产地之一?5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该企业,从一瓶餐厨废油,看企业凭啥抢占可持续航空产业燃料蓝海,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及西部最大可持续航空燃料基地项目建设情况。

▲新的研发对象:油莎豆 

飞升的“地沟油” 

出口量保持70%的年化增长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中国UCO(工业级混合油)累计出口量已达212.5万吨。目前,美国为最大购入国,其次是新加坡和欧盟。外销的UCO主要被用来生产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交通用油。

“目前,我们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仅2024年,产品全年销量超13.5万吨,营收超8.6亿元。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供应欧美能源公司。”叶皓坦言,近年来,出口量保持70%的年化增长。

▲企业科技中心

他接着说,企业深耕行业20余年,凭借原料预处理技术研发,已探索出“废弃油脂总金属离子、高氯含量废弃动植物油脂规模化连续处理方法,能让餐厨废油、地沟油等经过加工,变身成为供飞机‘喝’的生物航煤”。

飞机怎么“喝”生物航煤?叶皓介绍,餐厨废油是生物航煤的主要原料之一。从去年9月起,中国民用航空局就开始在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4个机场率先试点加注生物航煤,这对于行业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技术、政策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逐步提高生物燃料在国内民航航班的应用。”

▲样品展示

这意味着,随着碳减排价值不断提升,曾经在国人眼中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和环保担忧的餐厨废油,已成为广受海外市场追捧的“减碳明星”。

谈及原因,叶皓表示,由于川渝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如喜欢火锅、串串、川菜等重油口味,所以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废弃油脂产生地。“我们的原料布局以川渝为主,也覆盖邻近的贵州和云南等地。原料收购多来自餐饮店和餐厨垃圾厂。”

基地建成后年产可达40万吨

将扩大国内的市场占有率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提到,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在叶皓看来,这意味着减排目标更加明确,企业作为原料出口的角色定位或将随之改变。“目前国内销售占比仅20%。但随着政策推动,扩大国内市场将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企业的发展重点和路径将迎来新的机遇,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例如,在川渝地区,扩大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机场的进一步合作。“目前,相关内容正在洽谈中。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实验样本

当前,国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还是一片蓝海。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布局,叶皓介绍,此前,金尚环保斥资15亿元在四川省遂宁市投建了年产40万吨的生物航煤生产基地,该项目致力于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按照规划,待2026年上半年建成后,该基地将是西部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之一。

“这个基地建成以后,企业的相关产品将迎来全面的提档升级。在产量方面,明年年初基地建成后,每年的原料处置能力能达到50万吨。”叶皓坦言,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平均价格为每吨超2000美元,是传统喷气燃料的2.5倍以上,“国内没有大量运用的原因也要有成本因素,但随着碳排放政策的推进,成本并非一成不变。相信会有大量企业投入项目建设,共同探索成本优化,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有好的前景,就需要企业不断提升技术以满足市场及发展需求。因此,今年在原料提取技术创新方面,叶皓指着一瓶油莎豆介绍,“这是近期我们正在技术攻坚的原料作物,它极具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价值。”

▲油莎豆

一旦该技术研发攻关成功,将为生物航煤原料提取增加品类。叶皓介绍,这种作物不但可以在沙漠大面积种植,而且它们的存在能够减缓风速,降低风蚀作用,从而起到沙漠生态修复的作用。“今年,企业最新研究成果将得到证实与应用,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将迎来更多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报道

编辑 成序